2019年4月2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部分條款修改的決定,修改后的部分條款擬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執行,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想了解更多商標注冊知識,或是其他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一品知識產權商標申請我們有問必答!
此次《商標法》部分條款提出的“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成為了本次修法的關注焦點內容之一,對商標囤積轉讓、傍名牌搶注、搶占公共資源等惡意行為增加了應對的法律依據,對于違反商標法第4條規定的,商標局可引用第4條駁回、引用第44條第1款宣告無效,相關權利人或公眾可引用33條異議、引用第44條1款請求宣告無效,對由惡意商標注冊申請的主體,未來新商標注冊申請被駁回與初審公告商標被異議、已注冊商標被無效宣告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沒有利益白付出的事情很少有人干,商標囤積轉讓就是最大的利益點。
1.商標轉讓公告
從近10年商標局商標核準的轉移/轉讓公告公開數據來看,截至1649期公告(2019-05-27),公開1490362個商標轉移/轉讓核準公告信息,其中2018年核準商標轉讓突破40萬,2019年1-5月核準商標轉讓超過15.9萬。
市場規模。以2018年核準商標轉讓數據估算,排除正常公司并購、母子公司轉移等正常經營(按20%估算),估計有32萬商標囤積轉讓,按平均每件商標5000-20000元的轉讓價格計算,商標交易市場估值在16-64億區間,巨大利益已經讓商標囤積轉讓難以自我凈化。
趨勢分析。從2010年的6.29萬到2018年的40.8萬,核準商標轉讓年均增長26.36%,其中,2017年增長57.8%,2018年增長67%,增長趨勢逐年加快,結合商標惡意申請行為大數據分析揭示的趨勢,商標惡意申請主體逐年增多,2019結果如何、拭目以待?2.網絡交易平臺
有交易規模就會形成交易市場,互聯網就是最有效率的交易市場,平臺買家流量匯聚與賣家整合能力極大提升商標轉讓效率,成為許多商標囤積轉讓的賣家首選。目前,主流的互聯網商標服務平臺均推出自己的商標交易服務,如一品知識產權等商標代理與交易服務平臺。
截至2019年6月,通過公開網絡數據分析,網絡平臺發布商標交易超過300萬,存在同一商標多個平臺同時發布的情況(按50%比例估算),網絡在售商標150萬件,按平均每件商標5000-20000元的轉讓價格計算、市場規模75-300億。
存量規模:通過商標囤積轉讓等惡意行為量化分析,惡意行為評分大于等于70分的申請主體有1.29萬、持有商標295.4萬;大于等于60分的申請主體有3.07萬、持有商標425.2萬,未來也將逐步流入市場。按照2018年商標囤積轉讓的32萬估算值,存量囤積轉讓商標需大約10年才能消化,商標交易市場以遠供大于求。
其中,重點關注申請商標數量超過一定閾值的申請主體,共評估23.74萬人、涉及商標1246.54萬,其中惡意指數70分及以上僅1.29萬,對比全國近900萬商標申請人、申請注冊商標3600多萬,絕大部分申請主體只擁有1件商標、確屬經營需要的、以使用為目的的正常商標申請行為申請商標,惡意主體僅占0.15%。
3.惡意主體地域分布
香港、廣州、深圳、北京、上海、蘇總、溫州、杭州等沿海發達城市,品牌運用意識強,通過商標囤積轉讓的惡意主體也比較多,但是,商標囤積轉讓的套路逐步向內陸城市擴散,借用股市的一句話,老太太都在談股票的時候、風險已經在哪里了。
4.商標轉讓類別分析
從市場經營的角度講,需求與供給是成比例的,從商標商品類別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化妝清潔、電子娛樂、服裝家具、食品飲料、廣告營銷等成為最暢銷的領域,筆者從已轉讓商標與網絡在售商標兩個維度分析商品類別熱度。
通過核準已轉讓商標與網絡在售商標對比分析,25-服裝鞋帽、09-電子軟件、30-食品調料、03-化妝清潔、35-廣告商業都是重點轉讓領域,05-醫療藥品、10-醫療器械是有錢金主,14-珠寶首飾、28-運動器械逐步增長。
5.總體分析與總結
商標囤積轉讓是否依然是一棵搖錢樹,但是,商標法修法第4條“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條款的新增法律依據,以及圍繞第4條的33條、44條第1款的立法緣由,以及2019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商標確權維權司法解釋、可以明確存在惡意的商標受讓人不以善意取得而得到保護、受讓商標可能被無效宣告風險增大,大數據關聯分析輔助惡意行為主體的客觀量化分析,以及商標囤積存量導致的供求關系變化,商標非正常申請數量能否遏制,商標囤積轉讓未來是否還是一棵搖錢樹、還是一個黑天鵝,諸君自有見解、還待未來市場檢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