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絕走天下,王煙鬼酒湘妃茶”。三絕之首“王煙”,指的是芙蓉王香煙,被國家工商總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然而,芙蓉王香煙在開拓印尼市場之時,卻遇到了“李鬼”。是“啞巴吃黃連”將搶注的商標買下?或是撤出印尼市場?還是拿起法律的武器奮起反抗?
“早在十多年前,芙蓉王產品剛剛進入印尼市場之時,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就一直在考慮商標注冊事宜,無奈遭遇他人搶注,進展很不順利,申請計劃一再擱置。”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商標代理人、芙蓉王印尼商標被搶注案件代理人任羽瀟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說,直到2014年,湖南中煙正式提交注冊申請,并著手打擊搶注商標。
任羽瀟介紹說,在衡量了可行性、成功率、成本預算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配合當地法律實踐調整,幾次修改方案,最終湖南中煙委托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負責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認定搶注商標無效。
“與普通的行政程序相比,法庭訴訟程序更加復雜,證明標準更加嚴格。”任羽瀟表示,作為原告方,不僅需要提供大量的證據材料,而且還要滿足嚴苛的形式要求。印尼法院的要求尤為特殊,單單主體資格證明這一項,他們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印尼法院要求湖南中煙將營業執照拿到印尼,才能受理此案,并且營業執照需放至案件結束。
眾所周知,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準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企業一天都不能離開營業執照,更何況整個案件過程?
為此,湖南中煙復印營業執照并進行了公證認證,然后送至印尼法院。專商所和印尼律師一起說服印尼法院最終接受了這一做法。
據任羽瀟介紹,除了營業執照外,印尼法院還需要幾十項證據材料。缺失任何一項證據材料,就可能導致案件無法啟動,更談不上勝訴概率。他們逐一攻克:在湖南中煙內部,多個部門配合,取得關鍵數據;在國內,多個相關主管部門出具證明文件;在國外,與十多個國家的商標主管當局、外交部和使領館溝通,取得了權利證明副本并辦理了公證認證手續。經過半年多的準備,反復與印尼方面交涉,他們于2018年1月向雅加達中心商業法院正式提起訴訟。
4月,搶注方突然提出將商標轉讓給湖南中煙,開價20萬美元。
“我們不愿縱容搶注方違反商業道德的行為,拒絕了對方的轉讓要求。”令任羽瀟無比興奮的是,今年5月底,這個案件取得了全面的勝利,“芙蓉王”被認定為馳名商標,搶注商標被認定無效。
近年來,在非洲、東南亞和南美多個國家,國內知名商標在海外被搶注事件頻發,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攔路虎。有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有近15%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每年商標國外搶注案件超過100起,間接導致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
“直接買下搶注的商標將會產生很多后遺癥。”任羽瀟舉例說,比如商標包含很多細節,最核心的是圖樣和指定的商品,搶注商標往往圖樣與企業實際使用的版本有所差別,指定的商品也有一定出入。假如中企買下被搶注商標,今后一旦再遇到商標之爭,經常會造成難以保護的尷尬。更可怕的是,這還會縱容搶注方違反商業道德的行為,助長搶注商標的囂張氣焰。
北京強國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楊旭日告訴本報記者,企業要想進軍海外市場,就必須了解國際商標領域的“游戲規則”,建立適合企業實際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體系,最好提前進行專利商標等方面的布局。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大概需要30萬元左右就能夠在主要的目標市場注冊商標。如果企業直接申請馬德里商標,那將會更快更便捷。
“在非洲、東南亞和南美多個國家,受當地經濟和法律客觀條件的制約,維權難度比較大。”任羽瀟說,面對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的情況,中企要及時咨詢精通海外商標保護知識的專業人士,幫助分析形勢,查清對方狀態,制定切實可行的維權方案。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綜合處處長劉毅說,我國企業海外維權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下一步,商標局將在建立和完善商標海外維權引導機制、完善商標海外維權合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商標海外維權監測和預警機制、建立和完善商標海外維權處理機制、建立和完善商標海外維權援助機制五個方面狠下功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