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銅梁區玉媛醫院醫生曾令媛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的專利證書,她帶領的醫院外科團隊,歷時5年時間,在進行各種骨科手術中,一邊做一邊思考,對器械進行改良或發明,一下子就獲批了14項新型實用專利。
“發明或改良都是來源于使用不方便。”曾令媛說,骨科手術復雜,在對各個部位進行不同的病患治療時,就會遇到各種不方便。她帶領的團隊實現的第一個專利,就是一把經常使用的手術刀,大家發現,過去的手術刀在進行狹窄關節部位的切割時,顯得太寬,容易傷及其他肌肉和血管,然而使用尖薄刀片時,又感覺切割必須萬分小心,不然容易造成刺傷。于是,醫生們綜合在兩類刀片的優點,取長補短,制造了一款新型的骨科關節處使用的手術刀。
這個手術刀的成功改良,激發了醫生團隊創造發明的熱情。不久前,他們又發明了一種復位效果好的復位鉗。過去,骨科醫生都常用止血鉗來夾住傷口進行復位,而沒有專門的復位鉗子,這個復位鉗的發明,填補了骨科手術一個空白,讓復位后的傷口皮膚損傷很小,不易留疤。
5年來,曾令媛帶領骨科醫生團隊一邊手術,一邊進行各種改良或發明,去年10月,醫院將團隊的21項新型實用技術上報國家知識產權局,6月30日,14項專利成功獲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