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網站發布了《知識產權評議技術導則》地方標準。由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組織編制的地方標準《知識產權評議技術導則》(DB31/T 1169-2019),經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計劃于2019年10月1日實施。
上海發布《知識產權評議技術導則》地方標準
近日,由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組織編制的地方標準《知識產權評議技術導則》(DB31/T 1169-2019),經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計劃于2019年10月1日實施。
知識產權評議是對市場主體在技術創新和市場經營中面臨的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實際問題,從競爭情報的角度,以專利信息分析為基礎,技術分析為核心,進行信息綜合分析研究,為防控侵權風險、獲取創新啟示、評估專利價值,提供的決策咨詢服務。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評議的應用場景從研發項目管理,擴展到技術戰略制定、技術進出口、專利轉移轉化、創新產品上市、風險投資管理、無形資產管理、企業兼并與重組、企業上市與融資、科技金融、技術標準制定、專利布局等多環節,已日益成為各級政府創新管理和企業創新實踐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上海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有關知識產權評議工作的要求,持續深化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工作,引導一批市場主體和服務機構開展了知識產權評議實踐。隨著知識產權評議需求和市場規模的增長,通過建立相應技術標準,提升知識產權評議質量和效果,日益成為市場主體和服務機構的共同需要。
為此,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會同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詢中心、上海航天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協會等8家單位研究起草了《知識產權評議技術導則》。該標準明確了知識產權評議方案設計、評議對象解析、信息檢索、數據整理、侵權風險診斷、創新啟示分析、專利價值評估、對策建議及論述、報告編制、成果歸檔及提交等相關內容、方法及要求,通過侵權風險防控、獲取創新啟示、專利價值評估等三種評議類別,對多種應用場景中的知識產權評議技術標準作了規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