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已經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大部分家庭的剛性需求,其中中國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最為重視。
如果你對教育行業比較關注,那么你一定聽說過“學而思”教育。這是一個為小學、初中、高中的孩子提供全學科課外輔導的網上學校,2003年成立。該網校的名字取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憑借雄厚的教研實力和領先的教學水平,逐漸在行業中站穩腳跟。
“學而思”商標被侵權
在一次去武漢的考察活動中,學而思教育卻發現,武漢有一家名為“思而學”的培訓中心,不光名字與自己極為相似,并且連商標都差不多。遂學而思將思而學告上了法庭,要求思而學停止在教育培訓領域的侵權行為。
據悉,思而學在企業的門店、宣傳、推廣中使用了思而學,思而學教育的標志,與學而思的商標高度近似,因此思而學有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的嫌疑。
對此,思而學認為,“思而學”在2008年就已經廣泛使用,早于“學而思”商標的注冊時間,并沒有攀附注冊商標或原告商譽的故意和必要。
據小知了解,學而思公司的“學而思”商標最早應該注冊于2010年,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4月份,學而思就申請注冊了第41類-教育娛樂的“思而學”商標,并于2018年4月注冊成功。
同時了解到思而學似乎并沒有申請注冊任何商標。盡管思而學方面稱使用“思而學”標識更早,但是缺乏商標輔助,近年來在知名度方面也不如學而思發展的好。
兩審法院均判侵權
在這個案件中,雙方常用標識“學而思”和“思而學”僅存在文字排序差異,容易造成公眾混淆。
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學而思”公司作為商標學而思的注冊人,享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應受到法律保護。
一、根據《商標法》第57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1) 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2) 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3)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4) 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5) 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6) 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7) 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二、關于思而學中心是否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問題
思而學中心的行為和《商標法》第57條第(2)項的規定最為接近,其是否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主要取決于:
1、是否取得商標注冊人的許可
很明顯,思而學中心沒有取得學而思公司的許可。
2、是否屬于商標性使用
所謂“商標性使用”,簡單而言是指將某標識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某標識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其目的是使該標識與自己的特定商品服務建立聯系,以起到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作用。
根據一、二審判決書,思而學中心為開展教育培訓服務,在培訓場所的室內外招牌、紙質廣告宣傳單及互聯網宣傳網頁、收款收據中使用了“思而學”“思而學教育”等文字。上述文字表述未直接涉及洪山思而學中心的法定名稱或組織形式,可視為洪山思而學中心用于指示其培訓服務的商業標識。思而學”文字所占的比例明顯比圖形商標所占比例大,系突出使用“思而學”。
也就是說,思而學中心在經營活動中對“思而學”的使用屬于商標性使用。
3、是否屬于“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
學而思公司將“學而思”商標用于開展教育、培訓服務,思而學中心也將“思而學”標識用于開展教育、培訓服務。因此,思而學中心的行為屬于在“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
“學而思”和“思而學”明顯不相同,但是,這兩者是否相似并且容易導致一般公眾混淆?這可以說是本案最關鍵的問題。一二審法院認為,思而學中心使用的“思而學”標識和“學而思”商標之間僅存在文字排列順序的差異,將“思而學”從右向左念,即為“學而思”;如僅施以一般的注意力,相關公眾容易將兩者加以混淆。
綜上,一二審法院都認定思而學中心的行為符合《商標法》第57條第(2)項的規定,侵犯了學而思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法院綜合考慮、學而思公司注冊商標數量及知名度、思而學中心的辦學規模、侵權行為的地域范圍及持續時間等侵權情節等因素,最終判決思而學中心向學而思公司賠償30萬元。
商標意識一定要增強
從思而學企業角度而言,其商標保護意識太過薄弱,自2008年至今,10余年間都沒有及時申請商標,法律保護很弱。學而思,思而學,文字一樣僅是顛倒了順序,從消費者的感官上還是容易混淆。
在此提醒大家,商標注冊一定要趁早,“市場未動,商標先行”應該是每一位企業領導者應該有的知識產權意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