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困難。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品牌中心負責人吳遠強無奈地說,一個月過去了,德國公司在收到我們寄出的律師函之后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今年1月,吳遠強正在籌備白家商標在德國注冊,突然發現白家商標已于去年10月在歐盟商標局被德國一家公司注冊了
“白家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困難。”四川白家食品有限公司品牌中心負責人吳xx無奈地說,“一個月過去了,德國公司在收到我們寄出的律師函之后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今年1月,吳xx正在籌備白家商標在德國注冊,突然發現白家商標已于去年10月在歐盟商標局被德國一家公司注冊了。這家德國公司除了擁有白家在歐盟的商標權以外,還攥著老干媽、洽洽、王致和等中國知名商標在歐盟的商標權。吳xx馬上意識到,白家商標又被搶注了!
這是繼去年6月在澳大利亞遭遇搶注之后,白家商標又一次被搶注。
吳xx有些哭笑不得:“白家之所以在德國注冊商標,正是為了防止惡意搶注行為的發生,竟然有人在歐盟搶注在先了。”
據了解,經歐盟商標局批準注冊商標在歐盟成員國境內均能產生法律效應,然而,在歐盟商標權的審查過程中,卻不必將此申請注冊的商標與已在其成員國成功注冊的商標進行比對參照。
搶注成癮的德國歐凱公司,正是利用中國商標權人對歐盟商標權申請渠道的不了解以及歐盟商標審查機制本身的不完善,在中國商標權人的“眼皮子底下”一次又一次搶注商標權。
吳xx告訴筆者,白家公司早在2004年9月就已經在歐盟成員國——英國成功注冊了白家商標。根據歐盟商標條例規定:如果成員國的商標注冊先于歐盟商標注冊,成員國享有在先權。
既然享有“在先權”,一旦提起訴訟,商標必定是白家的,白家公司的困難又在哪里呢?
“難就難在到國外進行訴訟,花費太大!”知識產權律師徐x說,“雖然白家勝訴后可以向法庭要求被告支付所有因訴訟產生的費用,但是根據德國律師事務所的調查取證結果來看,這家公司其實就相當于我們國內的‘皮包公司’,把這家公司賣了都不一定能賠出那么多錢來。”
究竟多大的利潤能讓這些侵權者這樣樂此不疲?
白家食品常務副總裁盛家武告訴筆者,如果企業商標權真的被搶注且無法通過法律途徑追訴的話,那就只有“任憑他漫天要價”了。
如此膽大妄為,搶注者們難道不害怕受到法律的嚴懲嗎?答案竟然是:不怕!
首先,關于商標搶注行為,法律沒有明確的界定。以我國《商標法》為例,對商標搶注概念并未界定,實踐中對商標搶注的理解也不一致,對一些特殊情況尚難以界定。
其次,對于商標搶注,最基本的法律后果就是撤銷該注冊商標,“因注冊人的惡意造成他人損失的,應予以賠償。”“其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所獲得的利潤或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但如果從成本與效益的角度來考慮,商標搶注是無本萬利的生財之道,一旦得逞,就會帶來巨大的利潤;即使萬一被查處,也只將違法所得用于賠償或補償,事實上侵權者未受任何損失。
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幾乎為零的風險,使得大肆進行商標搶注成為一些公司、個人謀取利益的手段之一。
大肆搶注商標的行為固然屢禁不止,但“正牌軍”也并非只有躺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的份兒。
據悉,在國外被搶注商標的企業一般有大面積開拓海外市場的潛力。侵權者搶注了這些企業的商標后等待最佳時機再賣給這些企業,待到企業產品在海外主流市場占據一定份額時,狡猾的侵權者便出售其搶注得來的商標權。
徐x告訴筆者,目前世界各國包括歐盟各國在內,一般都賦予注冊滿5年時間的商標永久注冊權,即如果一起商標權惡意搶注事件在5年之內沒有得到揭發或者起訴,其搶注行為就被法律默認為合法注冊行為,任何他人不得追訴。
吃了兩次“搶注”虧的盛家武總結:“一定要有品牌先行的意識。”他告訴筆者,白家的產品2003年初就已經進入歐洲市場了,其最早的海外商標權申請時間卻在2004年。從產品出口到提出商標權申請,前后拖了一年多。盛家武表示,白家今后的出口計劃都會采用“品牌先行”的做法,“我們會先在國外注冊商標后再打入市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