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2000萬最后一次,成交。”23日,隨著一錘定音,長江科技創新要素大會暨首屆湖北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武漢光谷藍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拍出2000萬元最高價。這也是湖北省首次舉辦大規模專利集中拍賣活動。
共有11項專利成功拍賣,近八成專利來自武漢。最高起拍價1000萬元,最低3萬元。
圖為拍賣現場。長江日報記者劉睿徹 攝
武漢光谷藍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包“生物質回收利用系列技術和裝置”,包括6個專利,起拍價1000萬元,經過多家單位競拍,最終被武漢天穎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2000萬元拍得。
據悉,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被認為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專利“一種便攜式腸液循環回輸系統”起拍價15萬元,奧綠新(武漢)科技有限公司以3倍的價格45萬元成功拍得。
奧綠新公司技術負責人王毅告訴記者,拍賣會在企業和科研單位間搭建了溝通平臺,這次競拍物有所值。企業從事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生產,競拍專利技術可用于高危腸道疾病患者,比如腫瘤、車禍傷,幫助腸道病人回輸營養。該項技術為國內首創,企業會將其開發后再運用到臨床中。
據悉,本次長江科技創新要素大會暨首屆湖北技術成果交易會由湖北省科技廳、湖北省知識產權局主辦。這是湖北省歷史上首次將高質量、大規模的專利成果通過市場化運營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湖北技術交易所前期從全省高校院所及科技型企業收集確認了1325項產權清晰、成熟度高、應用性強的成果,作為拍賣標的。其中11項專利符合現場公開拍賣條件,剩余的1314項專利成果,在條件成熟時還將進行常態化拍賣。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上市后備企業必須具備5項核心專利,目前相當一部分專利沒有實現轉化,創新者與需求企業信息不對稱是重要原因之一。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專利拍賣會,疏通技術和市場,促進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加快實現產業化。(長江日報記者劉睿徹)
【編輯:鄧臘秀】
推薦閱讀:
索賠5000萬,涉8項專利!重慶金山起訴武漢安翰科技專利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