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五年耕耘,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田”碩果累累。7月13日,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五周年成果新聞發布會在黃埔區融媒體中心舉辦,現場發布該區知識產權綜合改革五周年成效及全國、全省首創清單和“百大專利”榜單。
2016年7月13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獲國務院批準為全國唯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5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經驗做法,用“黃埔實踐”探索和豐富了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發展之路。
5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年專利申請量由1.39萬件提高到3.52萬件,增長1.54倍;年專利授權量由6700多件提高到2.26萬件,增長2.33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由1.48億元提高到26.13億元,增長16.66倍。全區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由9家到74家,增長7.22倍。
保護“全方位”
黃埔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樣板區
“當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要素最齊備的區域之一,形成集行政、司法、調解、仲裁、行業自律為一體的知識產權大協同大保護格局。”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石介紹。
近5年來,該區引進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等一批國家、省、市知識產權保護機構,成立粵港澳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組建海外知識產權維權聯盟和政企聯合的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對知識產權保護進行了全方面覆蓋。
與此同時,區知識產權局聯合公安、海關等多部門合作,常態化開展打擊侵權假冒行動,搭建知識產權司法案件訴前、訴中調解合作機制,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推行懲罰性賠償制度。
“技術調查官制度創新性地打造了技術調查團隊‘廣州模式’。以專職技術調查官長期在技術比對中積累的經驗優勢,及時響應法官技術需要,為復雜技術類案件提供了高效智力支撐。”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室主任鄒享球介紹,為彌補專職人員專業覆蓋面的不足,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還聘任不同領域、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技術顧問、技術咨詢專家,為該院成功處理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自動駕駛等科技前沿領域案件解決了技術難題。
2020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辦理知識產權案件1.27萬件,最高判賠5000萬元。2019年底,經第三方機構對標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模擬測評,該區知識產權指標排名全國第一,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黃埔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
“知本”變資本
知識產權為創新鏈注入金融活水
許多科技企業手握高端核心技術,但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中往往難以獲得高價值的變現。位于黃埔的廣州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遇到過這個難題。2020年,公司為某個項目儲備原材料,卻受制于融資困難。
恰逢全國首只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廣州開發區落地,長視科技參與了“中信證券—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了3000萬元融資,解了燃眉之急。
“以前,專利證明對我們來說就只是幾張紙,知識產權證券化讓無形的‘知識產權’真正有了‘身價’。相比傳統融資渠道,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的融資期限更長,使用范圍更廣,企業自主性強,有利于科技企業長期的研發投入或進行戰略性布局。”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監陸序懷說。
為助力科技中小企業變“知本”為資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打造出一套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投資基金—質押融資—證券化—上市輔導—海外保險”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鏈。
“知識產權領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前期做好申請保護的基礎上,更要強調后端的交易運用。”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澤榮認為,廣州開發區有良好的知識產權“變現”配套服務。“企業只需聚焦主業,剩下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盡可交給政府和服務機構辦理。”洪澤榮說。
5年來,該區累計幫助400多家企業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約68.98億元,發行3只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為35家企業融資7.35億元,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投資2.1億元,3家被投企業完成上市。
服務高效率
全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300家
5年間,國內知識產權泰斗吳漢東教授領銜的廣東中策知識產權研究院、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等知識產權高端智庫紛紛進駐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目前,全區已聚集300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辦公室戰略規劃室副主任周正一介紹,該中心在廣州開發區33家重點企業設立了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截至目前,中心累計已開展入站服務超200人次,完成近20項專利微導航工作,助力創新主體高價值核心專利產出。”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工作站掛牌單位。該公司知識產權部經理王鵬說:“3年來,工作站的工作成果已經融入到金發科技研發、市場、知識產權管理等多個部門之中。關于專利審查最新的法律規定、動態,我們都能快速接收,及時開展專利分析報告,這對企業研發十分重要。”
構建高質量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高價值專利創造。與此同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知識產權服務效率也在不斷提升。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專利預審服務,讓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創造變得更便捷。
以往,專利預審周期一般在7個工作日內,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將其壓縮到平均4.7個工作日。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部副研究員陳棟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備案的創新主體累計2697家,其中廣州開發區備案企業達到316家。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依托中新知識城上升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的契機,搭建多元化交流平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知識產權合作交流。
經驗可推廣
20項首創清單助力綜改開新局
從服務專利申請,到完成知識變現,再到護航企業“走出去”……5年間,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綜合改革成效顯著,涌現出一批全國首創并在其他城市復制推廣的知識產權創新工作成果。經梳理、遴選,該區形成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全國首創清單和全省首創清單各10項。
“全國首創清單可以用三個‘高’來概括:高起點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示范、高質量打造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局長林東勇介紹。
同時,該區全省首創清單更凸顯“新”意:成為全省唯一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同意開展專利代理領域對外開放試點區域,為知識產權創新發展獲批“新”試點;推出全省首家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中心等舉措,展現知識產權運用“新”作為;打造首個知識產權檢察室和知識產權公證處等做法,為知識產權保護開創了“新”局面。
當天發布會還發布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百大專利”榜單,包括“腔體式微波器件”“超寬帶雙頻合路器”等100項專利。林東勇介紹,此次入選“百大專利”來自于八大戰略新興產業,突出了專利的質量導向,更加注重專利的技術先進性,強調專利運用的實際效益及其對行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4項專利成功入選。“這4項專利是我們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代表,但同時這也只占了我們全部專利的千分之一。”王鵬表示,他們希望借助入選“百大專利”這個契機,讓更多高技術含量、高價值的專利廣為人知,助力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布局。
撰文:李鵬程 徐潔芹 范敏玲 王豆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