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天東京奧運會的賽程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奧運報道全媒體平臺收看人次達到479億次。總臺享有2020年東京奧運會在中國大陸地區(含澳門)獨家全媒體權利及分授權權利。但是,在網絡等媒介、平臺,卻存在著沒有得到授權的視頻。對于這類行為,應該如何看待呢?
瞄準、沖刺、起跳、扣殺、屏息、吶喊……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東京奧運會賽事轉播報道,觀眾感受著奧運健兒在賽場的拼搏和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
這些精彩視頻,在一些商業網站和網絡直播間里,卻遭遇了翻拍、翻錄、二次創作……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相關奧運版權工作人員介紹,這樣的行為,并沒有經過授權。
律師 李偉民:它(奧運版權)是法律受保護的特殊的財產,奧林匹克相關的標志,任何單位、個人未經合法授權,不得對外進行使用。
奧運會名稱、奧運五環標志、奧運會轉播等,這些都屬于奧運版權,而要使用它們,必須經過國際奧委會授權。
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際奧委會簽訂的媒體合作協議,總臺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在中國大陸地區(含澳門)獨家全媒體權利及分授權權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兼總經理室總經理 彭健明:版權法的建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全世界現代文明國家,沒有一個國家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沒有對知識創新的保護,文化和文明的創新就無從談起。奧運會版權是國際公認的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奧運版權,不僅是對奧運五環所代表的奧運精神給予充分的尊重,也是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所應當承擔的國際義務。這次東京奧運會的轉播,依然出現了侵權、盜播的現象和問題,甚至個別知名網絡媒體為一己之利,無視法律尊嚴,非法獲取不正當利益,破壞版權規則和秩序。你不尊重別人的權利,又怎么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呢?
一直以來,國際奧委會都非常關注盜版行為對奧運版權價值的影響,并要求所有的持權轉播方高度重視奧運版權的保護工作。
律師 朱曉宇:這既是一項權利的保護,同樣也是對國際奧委會履行的一項保護媒體權利的義務。
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 劉春田:奧委會它的章程就規定,奧委會所組織的各項賽事都是奧委會的財產。各種各樣的機構、主體,他們所錄制、創作、傳播的節目,這個量可能比奧委會還要大。因為一個媒體同時其實既是創作者,也是傳播者,剛才所說的行為,首先是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權利,其次是侵犯了傳播者的利益。
在往屆奧運會中,國際奧委會曾對有違規行為的某外國電視臺發出警告;還對未獲奧運轉播權卻違規攜帶攝像設備進入奧運場館的某媒體進行過處罰。某網站還因盜播奧運會開幕式的行為被依法判決賠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萬勇:在互聯網技術還沒有出現之前,比較常見的侵犯奧運會賽事轉播權的情形就是一些電影院或者餐廳、酒吧,他們為了吸引顧客,他們通過大屏幕來播放奧運賽事的節目。那么在互聯網技術出現了之后,應當來說比較常見的就是網絡侵權。
律師 朱曉宇:包括新媒體網站這些侵權其實在世界各國都有發生。那么對于國際奧委會,以及它對持權轉播商發出的這些要求來說,那么對于侵權行為肯定是零容忍這樣的一個行為,只要發現了侵權行為,應當盡力地由國際奧委會協同各個區域的持權轉播相互配合,爭取停止侵權行為,懲罰侵權行為。
7月22日,國家版權局對外公布“2021年度第十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名單中涉及的均是東京奧運會相關節目,明確其有關權利人是國際奧委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獲得該節目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網絡服務商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及經總臺許可的三家持權轉播商。這意味著其他任何未獲得授權的機構傳播東京奧運會賽事節目,都屬于非法傳播行為。國家版權局還要求各網絡平臺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高注意義務。
據介紹,東京奧運會期間,總臺投入專門力量、緊跟賽程、實時監測侵權行為,發現針對東京奧運的侵權形式多種多樣,其中短視頻的侵權現象十分嚴重。部分重點商業網絡平臺故意設置奧運會專區或話題入口,引導用戶上傳盜版奧運視頻。
央視網媒體合作部版權業務總監 李克亞:通過數據聚合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合集、專區,供公眾來瀏覽大量的短視頻;在網絡平臺上面開設直播間,然后個人做解說評論的方式向公眾提供這樣的一個直播侵權的行為;圖文加上動態圖的這樣一種實時直播的這種侵權行為。那么點播方面主要是用戶在自媒體平臺上面上傳自行剪輯的賽事視頻。
據了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奧運版權保護工作借助視頻指紋技術、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全網監測侵權視頻、全面固定侵權證據。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個別重點商業網站的累計侵權鏈接近60000條。有的重點商業網站在48小時或72小時后才處理下線侵權鏈接,24小時下線率不足50%。
這些年來,我們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在民法典的指引下,結合知識產權的各部單行法律,完善一整套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新著作權法,增加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法定賠償上限提高至500萬元。
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 劉春田:體育產業真正的收入來源是什么,是它的作品化,你現場看任何比賽,它的收入比它的經過藝術化的加工,變為視聽作品的收入要少得多得多。奧運會所能提供的創作的元素、資源,以及各種資源所綜合配置,組成的各種各樣的具有著作權的這種作品,其豐富程度我們沒有辦法想象,所以這一些人,這一些作品,以至于在這些作品上,今后可能生發的各種各樣作品,不計其數。把人們的創造成果,尊重為財產,這個是現代意識。
法學專家認為,面對版權保護的挑戰,除版權方自身維權外,也需要多方共治。互聯網平臺、用戶等相關方,都應當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萬勇:對于用戶而言,一定要有法律意識,要知道未經授權在互聯網上播放奧運賽事節目,是侵權違法行為,要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當然,情節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那么互聯網平臺應當對于這一些奧運賽事節目承擔更高的注意義務。
目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已對各類侵權活動展開調查取證,一批涉嫌侵權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兼總經理室總經理 彭健明: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國際奧委會簽訂的協議,總臺需要承擔起依法保護奧運版權的法律義務。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聯合各方,依法堅決打擊侵權盜版奧運版權的行為,依法嚴肅追究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讓侵犯奧運版權獲取巨額不正當利益的侵權盜版者付出沉重的代價。
(總臺央視記者 劉美佳 曾曉蕾 杜思源 王祖彥 龐海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