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北京與天津兩家“同仁堂”之間的一場“口水仗”,打破了二者在兩地和平相處多年的局面。
8月13日,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同仁堂)官網發布聲明稱,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同仁堂)與其不具有同源關系及任何關聯關系,天津同仁堂未經其許可擅自使用與“同仁堂”高度近似的標識,并通過企業名稱文字突出使用、虛假宣傳等方式引起混淆,構成商標侵權與不正當競爭。
8月24日,天津同仁堂官網發布聲明回應稱,該公司的企業名稱、字號和商標等均系合法取得,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毋庸置疑。知識產權是該公司核心利益所在,面對任何隱瞞、割裂歷史事實,混淆視聽,侵害該公司權益的情形,其必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北京同仁堂的聲明,對于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天津同仁堂而言,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近年來,商標問題正逐漸成為影響企業順利上市及持續發展的‘攔路虎’。”山東康橋(北京)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法律事務部部長秦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擬上市企業必須增強商標保護意識,建立完善的商標管理制度,如果在上市前出現商標糾葛,可能會對上市進程產生巨大影響,甚至面臨折戟于上市之路的風險。
商標“撞車”存隱患
北京同仁堂在關于對天津同仁堂提起商標字號侵權訴訟的聲明中表示,“同仁堂”是擁有350余年歷史的中醫藥老字號,是極具代表性的中華中醫藥民族品牌,一脈相承,源遠流長,享譽海內外。該公司是“同仁堂”字號的唯一合法承繼者,是“同仁堂”商標的唯一合法持有人,任何未經許可擅自對“同仁堂”商標與字號的使用、仿冒、混淆等行為,均構成侵權和不正當競爭。
對此,天津同仁堂回應稱,該公司起源于清朝時期的張家老藥鋪,歷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天津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同仁堂制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2002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天津同仁堂制藥廠改制為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該公司(注冊商標“太陽”)被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號之一,2008年更名為現企業名稱。
天津同仁堂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該公司經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符合《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尊重歷史傳承和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其在商品和生產經營活動中規范使用企業標識及“太陽”“津同仁”等合法注冊的商標,不存在商標的重大權屬糾紛及對聲譽、未來前景等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訴訟或仲裁事項。據了解,2015年12月,天津同仁堂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交易,股票簡稱“津同仁堂”。
記者通過中國商標網查詢了解到,截至8月24日,天津同仁堂共有110多件商標申請注冊信息,包括“天津同仁堂”“津同仁”“天津同仁”“同仁”“宏仁堂”等,其中最早的一件包含“同仁堂”字樣的商標于2017年2月提交注冊申請,但未能被核準注冊;北京同仁堂共有230余件商標申請注冊信息,包括“同仁堂”“TRT”“同仁堂老藥鋪”等,其中最早的一件包含“同仁堂”字樣的商標于1982年5月提交注冊申請,目前仍處于有效期內。
正如天津同仁堂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所言,企業品牌及形象是企業經營理念、企業誠信度等在產業上的綜合反映,天津同仁堂注重品牌打造,經過長期經營已在醫藥制造業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津同仁”“宏仁堂”品牌已被眾多消費者認可,在眾多的中成藥制造企業中特別是在中藥老產品方面擁有突出的品牌優勢,為該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雖然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信息并未顯示天津同仁堂存在相關商標糾紛或訴訟信息,但通過梳理雙方的發展歷史與商標布局情況,此番北京同仁堂提出的商標侵權與不正當競爭質疑,或為天津同仁堂的上市之路及品牌發展增添了變數。
積極應對化風險
2012年,邁克爾·喬丹起訴“喬丹體育”的商標侵犯其姓名權,導致后者上市受阻;2015年,“紅蜻蜓”因為遭遇商標糾紛,在上市前一天宣布暫緩公開發行股票;2018年,“趣頭條”擬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卻暴露出“趣頭條”商標缺位的隱患……近年來,商標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企業上市及持續盈利的突出因素。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發行人不得存在商標等重要資產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變化風險等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情形。“對于涉及核心商標方面的訴訟可能對發行人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的情形,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律師應在提出明確依據的基礎上,充分論證相關訴訟是否構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的法律障礙并審慎發表意見。”秦鵬指出,如果對發行人業務經營或收入實現有重大影響的商標等重要資產存在重大糾紛或訴訟,已經或者未來將對發行人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中介機構將會重點關注相關情形是否會影響發行人的持續經營能力。
“企業持續使用的商標或字號若存在侵權隱患,將可能影響其持續盈利能力。為避免因此類商標隱患影響企業上市,企業應在擬上市前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及時清除風險。”秦鵬表示,如果企業在上市前遇到商標侵權與不正當競爭訴訟,應準確把握形勢,積極應對解決。商標糾紛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尤為復雜,企業應及時向專業機構咨詢求助,盡量做好上市前的風險排查和預防工作,積極通過多種渠道消除隱患,比如可以通過與權利人和解等方式來化解商標使用方面的風險,從而避免對企業后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王國浩)
北京同仁堂與天津同仁堂商標“撞車”!此局何解?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