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發布
近日,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西安市“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總結“十三五”知識產權工作,安排部署全市“十四五”知識產權工作。
《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西安市知識產權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西安市知識產權創造能力繼續提升,保護環境持續優化,運用水平明顯提高,管理體系趨于完備,服務能力日益增強,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專利申請330714件、專利授權175246件,分別同比“十二五”末增長50.44%和119.72%;全市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8件,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位居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前列;獲得中國專利獎44項、陜西省專利獎35項,國外專利(含PCT)申請1232件。全市商標有效注冊量307186件,年均增長21.66%;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有效量達到181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55件。24個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其中周至獼猴桃、涇陽茯茶被列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全市4家單位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專利許可、轉讓、質押融資23561次,累計專利質押融資額達128億元,約占全省86%。查處商標、專利侵權假冒案件3162件。西安成功獲批國家首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
《規劃》充分分析形勢,結合西安市情,系統部署了“十四五”時期全市知識產權工作,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西安市知識產權發展思路、基本原則及重點任務等。
即突出一條主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和關于知識產權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實現五大發展目標: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水平保護、高效能運用、高效率管理、高標準服務。部署七大重點任務和十個專欄(工程):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促進知識產權高效能運用、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深化知識產權管理改革、優化知識產權服務生態、夯實知識產權發展基礎、深化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對“十四五”時期西安市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PCT專利當年申請量、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量、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新增知識產權貫標單位、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區縣(園區)、知識產權服務從業人員、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行政執法案件結案率、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等13個重要指標做出了具體要求。
《規劃》堅持戰略性、前瞻性、科學性,結合落實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陜西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和西安知識產權強市創建的工作要求,圍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人才與文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共設置5章,21個小節,11個專欄。(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