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糯的大米、“外八小角”的白山羊……在上海17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崇明獨占8件。近年來,崇明利用區內地理商標多的優勢,大力發展本土品牌,形成了“崇明大米”“崇明水仙”“崇明白山羊”等一系列廣受群眾歡迎的上海品牌。隨著知識產權運用工作的推進,一起鼓起來的還有種養殖戶的“錢袋子”。
穿過上海長江隧橋,距離出口最近的村就是中興村。2012年,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畢業的黃震來到這里創立萬禾農業。2016年,萬禾崇明白山羊擴繁場一期建成投產,年出欄量達1000余頭。今年,萬禾農業公司生產銷售的崇明白山羊產品的新包裝盒上,印上了紅色“長城標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上之前就有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包裝盒上共有三個顯眼標志。黃震表示,作為擁有中國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萬禾有機崇明白山羊受到了市場的追捧,還被認定為第十屆花博會特許商品。“我們的白山羊售價從原來的49元/斤躍升至98元/斤,去年10月起5000頭羊陸續投放到市場,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想要獲得“長城標志”并不容易,一般審核周期在2至3年。崇明自2006年開始申請首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迄今已獲得8件授權,分別是崇明香酥芋、崇明白扁豆、崇明金瓜、崇明白山羊、崇明老毛蟹、崇明大米、崇明水仙、崇明黃楊。
崇明抓住自身稟賦優勢,通過推動特色農產品申報地理標志,不斷擴容地理標志數量,走出了一條利用知識產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之路。崇明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徐波表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請需要考慮到種養殖的歷史和規模、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特定質量和信譽等多個方面。對消費者來說,認準這個標志,是快速“鎖定”優質商品的訣竅之一;對申請地來說,也是保護當地優質特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崇明水仙芳香濃郁,經月不散,花瓣潤白似玉,心呈金黃,宛如酒盞,有“金盞銀臺”之稱。為申請“長城標”,崇明水仙第三代傳人施克松把精力都撲在品系的提純、復壯、培育上,還多次前往漳州“取經”,終于讓崇明水仙重新飄香。
徐波透露,帶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農產品價格普遍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20%左右。在已有8件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基礎上,崇明還在積極推進崇明西紅花、崇明苦草的申報工作。西紅花又叫藏紅花,中國90%的藏紅花產自崇明。崇明苦草則是當地產后媽媽們必食用的“補藥”,其知名度比西紅花更低,若能夠申請到“長城標志”,將有助于其產業發展壯大。(記者 沈湫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