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25日),《人民日報》刊文《讓區塊鏈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強調了把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銀行、司法、農業等領域的重要性。
自2008年區塊鏈技術被首次提出以來,至今已超過13年時間。在這期間,底層技術研究與技術應用研發等都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專利角度看,根據智慧芽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2015年之后,尤其是2018年后呈現爆發式的增長,2018年的申請量是2017年的4倍多。
截至最新,有近5個國家和地區、近7800家公司參與區塊鏈相關專利的申請,專利申請量合計約5.5萬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目前在該領域內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申請量約3.3萬件,占比約63%。其次為美國、韓國。
此外,在國內企業中,螞蟻集團、平安集團、騰訊等公司位居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列。目前中國企業在區塊鏈領域的專利布局,主要集中于智能合約、人工智能、交易數據處理等相關技術領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