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知識產權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知識產權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撐創新驅動發展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有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方面,《規劃》提出,開展知識產權基礎性法律研究。統籌推進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壟斷法、科學技術進步法、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加強地理標志、商業秘密等領域立法,出臺商業秘密保護規定。完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法規。推進修訂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制定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條例。完善與國防建設相銜接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全面建立并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損害賠償力度。
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方面,《規劃》表示,要健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研究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在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方面,《規劃》強調,健全高質量創造支持政策,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探測等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加強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知識產權管理,在立項和組織實施各環節強化重點項目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布局和質量管理。優化專利資助獎勵等激勵政策和考核評價機制,突出高質量發展導向。完善無形資產評估制度,形成激勵與監管相協調的管理機制。
在完善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體制機制方面,《規劃》提出,推進國有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充分賦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識產權處置自主權,推動建立權利義務對等的知識產權轉化收益分配機制。有效落實國有企業知識產權轉化獎勵和報酬制度。完善國有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決策機制。
《規劃》表示,促進產業知識產權協同運用。推動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知識產權深度合作,引導開展訂單式研發和投放式創新。圍繞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強專利布局和運用。引導建立產業專利導航決策機制,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增強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力。推動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領域組建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構筑產業專利池。促進技術、專利與標準協同發展,研究制定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指南,引導創新主體將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為技術標準。健全知識產權軍民雙向轉化工作機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