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單縣羊肉湯’商標不是把品牌放到自己籃子里,不讓別人去動這塊蛋糕。”“當我們把平臺搭建完善后,加盟商直接復制的就是成功。”近段時間,位于濟南的兩家“單縣羊肉湯”連鎖店成了單縣發展羊肉湯快餐店的試驗田。單縣正在布局羊肉湯產業,先是注冊了“單縣羊肉湯”集體商標,再由縣屬國資企業探索連鎖店模式的運營,以期在全國進行復制和推廣。
3個月過去了,“單縣羊肉湯”連鎖店運營如何,它會否成為另一個“沙縣小吃”“蘭州牛肉拉面”?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張錫坤
縣長帶隊捧場,這家羊肉湯店不一般
開羊湯店的有很多,打單縣羊肉湯招牌的小店也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三四萬家,但單縣縣長“站臺”開業的就這一家,8月下旬,“單養千秋·單縣羊肉湯”第一家連鎖店在濟南銀荷大廈開業,首日吸引了大批顧客嘗鮮。
縣長親自來捧場的這家店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單從店面牌匾的商標產權標識就可以看出一二。繼“沙縣小吃”“蘭州牛肉拉面”等商標后,“單縣羊肉湯”也注冊成為集體商標,今后想要使用“單縣羊肉湯”的品牌,需要經過授權。
首家“單縣羊肉湯”連鎖店由山東單養千秋餐飲連鎖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運營,根據天眼查數據,該公司今年5月份成立,是單縣綜合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為國有獨資企業。
如今開業已經3個月,店里生意依然延續了開業時的火爆。上午11點左右,店里就逐漸喧鬧起來,陸續坐滿了顧客,到了12點用餐高峰期,就需要等位了。該店面日營業額在萬元左右,每天能賣兩三百碗。
區別于一些老字號羊肉湯館酒店式的經營模式,“單養千秋·單縣羊肉湯”的菜品不多,一碗湯、一碟小菜、兩個燒餅是不少人的選擇。“羊都是單縣本地羊,冷鏈運送,直營店店員多數也是單縣人,羊肉湯味道很純正。”據單縣綜合開發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振介紹,店面目前已經有不少回頭客,包括很多在濟南的單縣人。
11月初,“單養千秋·單縣羊肉湯”第二家店在濟南舜耕路開業,單縣縣長魏傳永同樣多次來該店考察運營情況。“這兩家店是單縣羊肉湯快餐化運營做出的第一步探索。”單縣副縣長桑娜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時說,縣里要打造單縣羊肉湯的品牌,這兩家店實際是單縣發展羊肉湯快餐店的試驗田。眼下兩家新店正在根據顧客反饋不斷提升,直至可以復制,屆時將以加盟店形式做推廣,讓單縣羊肉湯走向全國。
師徒傳承制有局限,羊肉湯標準化成共識
單縣羊肉湯最早可追溯到1807年,經過兩百多年的傳承和發展,成了單縣一塊金字招牌。在單縣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羊肉湯店,其中不乏三義春、三盛和、頭一鍋等老店。這些年,單縣羊肉湯一直在有意無意向外尋求擴張,卻沒有像沙縣小吃、蘭州牛肉拉面等地域美食店那樣在全國遍地開花。
三義春(周記)羊肉湯傳承人周東彥見證了當地羊肉湯的發展。據周東彥講述,單縣羊肉湯起初并不出名,真正有品牌意識要追溯到20世紀初,那時的羊肉湯店叫三義和,1920年左右三義和解體,之后有了三義春的品牌。1956年公私合營后,三義春合并到國營飯店,一直到1989年。
1980年以后,國家領導人到當地考察時,品嘗了單縣羊肉湯,這才被全國人民所熟知。市場經濟興起后,隨著單縣羊肉湯名氣越來越大,單縣本地人開店的多了,在外地做生意的老鄉也都想方設法從家鄉找師傅,在外地開店。
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三義春羊肉湯店先后搬了7次家,店面從200平方米擴至現在的2000多平方米,并開了直營店和加盟店。
在單縣羊肉湯產業發展聯盟會長賈成立看來,民營企業尤其是老字號羊肉湯店在餐飲環節是比較擅長的,店面顧客也比較多,“他們把羊肉湯生意做得很好,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把羊肉湯做成一個產業,靠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單縣副縣長桑娜坦言,近些年老字號經營都非常好,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很多老字號秉承學徒制,但學徒個人水平、食材等參差不齊,影響了單縣羊肉湯這塊金字招牌。經過前期大量市場調研和論證,縣政府認為標準化的羊肉湯連鎖門店更適合當下市場需求。如果能把羊肉湯的標準做出來,讓各門店的品質不受經營者水平限制,運營就不會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