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西門子(含博世-西門子及西門子所屬公司)惡意搶注中國七家企業商標行為再度引起中國知識產權界高度關注。 2月24日,北京釣魚臺大酒店冠蓋如云。由中華商標協會主辦的中國商標海外維權研討會在此舉行,中國知識產權界權威專家,商務部、最高法院、知識產權局以及
本報訊 西門子(含博世-西門子及西門子所屬公司)惡意搶注中國七家企業商標行為再度引起中國知識產權界高度關注。
2月24日,北京釣魚臺大酒店冠蓋如云。由中華商標協會主辦的“中國商標海外維權研討會”在此舉行,中國知識產權界權威專家,商務部、最高法院、知識產權局以及國務院國資委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和部分官員齊聚于此,以案說法,對新形勢下中國商標海外反搶注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于惡意搶注中國商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剖析。
2004年9月份,自海信的“HiSense”以及東林電子等7家中國企業的商標在德國和歐洲被搶注的信息被媒體披露以來,驚動了社會各界,“中國商標海外維權研討會”由此召開。
會上,海信、東林等企業的代表向與會專家介紹了相關的案情。中華商標協會副會長、人民大學知識產權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春田教授,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教授,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長、北大知識產權學院秘書長、博士生導師鄭勝利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李順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黃暉律師等資深知識產權專家,結合海信、東林等7家企業在德國被西門子惡意搶注商標的,分別從不同層面進行法律分析,為中國企業的海外商標反搶注維權提供法律支持。
專家們普遍認為:歐美國家對中國企業實施大規模的反傾銷以來,通過制造知識產權糾紛,已開始成為某些跨國公司為中國企業進入歐美市場設置貿易壁壘的一種新的形式。
1999年1月11日,在“HiSense/海信”獲得馳名商標僅6天之后,博世—西門子公司即采用抄襲復制的方式在德毫無差別地搶先注冊了“HiSense”商標;
2001年6月,西門子全資公司歐司朗公司在德國搶注廈門東林公司的“Firefly(螢火蟲)”商標;
截至目前,廣東佛山照明公司的“FSL”商標、上海德士公司“ECOLUX”商標、上海奧利瑋公司“ORION”商標、中輕青島分公司“RUBY”商標、廣州穗之星公司“GERLITE”的商標已經分別遭到西門子歐司朗公司的搶注。
這也是繼2000年西門子歐司朗與飛利浦、西凡尼亞等一起為阻撓中國節能燈企業走出去,先后三次發起針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反吸收、反規避訴訟以來,爆發在知識產權層面的紛爭。
而如此頻繁的中國商標被搶注事件發生之后,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每次都是西門子?
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教授在研討會上分析說,這一系列事件充分反映出搶注企業的幾個惡意。其一是直接搶注同一個商圈里的企業的馳名商標,嚴重違反誠實信用的原則,為法律所不容,為商界所不齒,與其所標榜的企業理念相去甚遠,更是一種明顯的公眾欺騙;其二是采用直接抄襲、復制的拙劣手段搶注他人商標(連字母的大小寫都完全一樣),不僅表明其行為屬于典型的惡意搶注,而且屬于典型的抄襲、剽竊行為;其三是搶注的商標,既不正式作為,也不作為自己的品牌精心培植、宣傳和維護。更有甚者,在雙方就商標權屬進行談判的過程中,竟然以所搶注商標在德國科隆起訴,其試圖進行商標訛詐的主觀惡意非常突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