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稅負率,是指增值稅應納稅額與應稅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增值稅稅負率體現了增值稅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某時期增值稅“稅負率”=當期“應納稅額”累計數÷當期“應稅銷售額”累計數
這里要注意的地方有2點。第一點就是應稅銷售額是不含稅收入,第二點就是稅負率它是通過累計數計算出來的,所以某個月稅負率高了或者低了問題不是很大(像一些企業有季節性波動,可能在某個月份是不交稅或者有留抵稅額的),只要累計數計算得出的稅負率處于合理范圍即可。
看了上面的計算公式,可以發現影響稅負率的因素是不含稅收入和應納稅額。下面我們以一般納稅人為例子從公式本身和行業經營特點來進行說明。
從公式來說,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對于企業來講銷項稅額通常是和收入匹配的,當期進項稅額=當期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上期留抵稅額-進項稅額轉出
我們知道只要企業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不論是否實現銷售,其進項稅額全部從當期實現的銷項稅額中扣減。但是這些進項除了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其他可以抵扣的進項其實和收入之間缺少配比性(例如像固定資產實際上是使用多年的,一次性抵扣肯定會造成當期稅負率偏低),如果這些票據占比過大會很容易造成很多企業稅負率 異常,因此控制好這些進項票據是控制好稅負率的一個關鍵因素。
從行業來講各個行業稅負率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把公式做一下簡單變形某時期增值稅“稅負率”=(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不含稅收入=稅率-進項稅額/不含稅收入,通常來講增值稅稅率高的行業和利潤高的行業(利潤高,意味著進項稅額/不含稅收入是比較低的)稅負率是比較高的。因此當我們計算出稅負率后要和行業稅負率參考值作比較,通常落在參考值附近的企業風險相對較小。
推薦閱讀:
5605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3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