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員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是不是退休以后,就不需要繳納個稅了?實際上,并非如此。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退休人員的收入來源;然后,才能根據收入來源,確定是否需要繳稅。
一、退休人員的收入來源,有哪些?
退休人員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包括以下3種:一是養老金;二是退休返聘的勞務報酬;三是其他所得。具體如下:
1.養老金
對于累計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到了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即可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養老金是國家為保障退休人員生活,為符合申領條件的群體,由社保機構發放的一種養老保險待遇。
2.退休返聘的勞務報酬所得
退休以后,由企業或者機構返聘到相應崗位,繼續為企業或機構提供勞動。企業或者機構會根據退休人員提供服務性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給退休人員的勞動報酬。
比如:退休人員為某公司提供教育、藝術、文化等服務,由某公司根據勞動的時間或者質量,為退休人員支付勞動報酬。
3.其他所得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等。
二、退休人員是否需要繳納個稅?
對于退休人員來說,收入來源不同,繳納個稅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異。具體如下:
1.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4條規定:養老金或者退休費,免征個人所得稅。
2.退休返聘的勞務報酬,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3.退休人員取得的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其他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綜上所述:
對于退休人員來說,不能簡單地說:交個人所得稅或不交個人所得稅。還應根據退休人員取得收入的來源,確定哪些收入該交個人所得稅,哪些收入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推薦閱讀:
5606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3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