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高新企業財務都會有的一個疑問,研發費用支出如何區分應該費用化還是資本化?今天為您做一個詳細的區分:
1、企業研發過程及會計定義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一無形資產》應用指南的規定,企業發生的研發費用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可如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呢?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應根據研究與開發的實際情況加以判斷∶
研究階段:是指為獲取并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研究階段是探索性的,為進一步開發活動進行資料及相關方面的準備,已進行的研究活動將來是否會轉入開發、開發后是否會形成無形資產等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如意在獲取知識而進行的活動,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的應用研究、評價和最終選擇,材料、設備、產品、工序、系統或服務替代品的研究,新的或經改進的材料、設備、產品、工序、系統或服務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設計、評價和最終選擇等,均屬于研究活動。由于研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企業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應予以費用化。
開發階段: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于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相對于研究階段而言,開發階段應當是已完成研究階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備了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基本條件。如生產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設計、建造和測試,不具有商業性生產經濟規模的試生產設施的設計、建造和運營等,均屬于開發活動。
2、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研究階段發生的支出,計入“費用化支出”;開發階段發生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部分,計入“資本化支出”,不符合資本化條件部分,也應計入“費用化支出”。那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的區別是什么呢?
其中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需同時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1)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3)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夠的技術、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5)歸屬于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研發相關支出在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歸集,期末計入開發支出科目,無形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結轉入無形資產,按照預計受益年限進行攤銷。
同樣,對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相關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歸集,期末再轉入當期研發費用。主要原因在于開發階段開始到開發成功尚需一定的時間,期間企業如因為某些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了最終的開發成果,導致最終開發失敗,那將之前的支出資本化,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最后,若之前確認為資本化支出,后因狀況改變,企業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其一:將開發支出結轉至本期費用,不再資本化;其二:將開發支出計提一定比例減值準備;上述處理方式均要有合理依據。
3、總結
資本化支出為按照受益年限進行攤銷的支出,它影響未來年度的利潤;費用化支出為計入當期損益的支出,它影響本年度利潤。資本化和費用化區分過程涉及許多主觀判斷,因此在實務中,經常被作為企業“操縱利潤”的方式之一,企業不能“明目張膽”操縱會計政策,如果判斷失誤,對企業也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正確判斷和處理,依賴于以下兩點:
(1)對研究項目的專業理解。根據行業認知及企業內部研發流程,對研發項目設定一定的研發階段及步驟,設定項目在哪個時點,具備研發成果的基本條件。
(2)企業會計政策的一貫性。為防止因為主觀性的區分研究和開發階段,導致企業隨意變更估計,對于相同或類似研發項目,需采取一致(不同項目一致、不同期間一致)的會計處理,特別是開發階段的起點判斷,不能隨意修改,若影響起點的決定因素發生改變,則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推薦閱讀:
5610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5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3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7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