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時,基本上的都是使用的復式記賬法。復式記賬法雖然可以很好地記錄企業的財務行為,但是復式記賬法由于比較復雜,在學習的時候還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
收入增加記借方還是貸方
收入是借減貸增。也就是說企業收入增加,記在科目的貸方;發生退貨等行為時,記在收入科目的借方,沖減企業收入總額。
企業的會計分錄,還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對于企業會計分錄的本質來說,貸表示資金來源,而借表示資金去向。
收入屬于企業的資金來源,收入增加時自然需要登記在貸方。對于收入類科目來說,余額通常會在貸方。
企業的收入增加,指的是收入科目余額的增加。而在會計分錄當中,由于貸方才能增加企業資金的余額。企業實現收入以后,自然需要登記在科目的貸方。
當然,企業當期如果出現退貨過多的行為,收入類的科目余額也可能是負值,即余額在借方。
對于分錄的學習要重于理解,不能死記硬背
其實對于企業的會計分錄,我們不能單純的為了理解分錄而理解分錄,當然更不能死記硬背。
企業涉及分錄的數量,我們要想死記硬背下來還是有些困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我們可以理解會計分錄的本質,這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才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業的會計分錄,我們可以理解為“貸方表示資金來源,而借方表示資金去向”
借方與貸方的理解與區別
對于企業使用的復式記賬法來說,借與貸其實只是一種符號,并沒有特殊的意義。
比方說,我們不單純的說“借增貸減”,也不能絕對地說“借減貸增”。企業會計分錄的記錄規則,需要結合會計科目的類型,才能進行判斷。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理解了,借與貸可以用其他任何字來代替。不過是用甲與乙,還是使用丙與丁替換,會計分錄本身具有的意義并不會發生改變。
所以,我們在理解分錄時,不能被借與貸束縛了我們的思想。我們需要從企業資金的流動方向去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借與貸出發,上升都到更深的層次。
推薦閱讀:
5610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5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3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7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