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資產屬于資產類會計科目。
當然,遞延所得稅資產雖然屬于資產類會計科目,但是它和普通的資產類會計科目并不相同。
我們需要把遞延所得稅資單獨進行理解。從本質上講,遞延所得稅資產主要就是核算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產生的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本身并沒有什么含義,只是具備了資產類科目的屬性,從而被放在資產類科目里面進行會計核算與統計。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借貸雙方各表示什么意思?
“遞延所得稅資產”,作為資產類科目,不管借貸雙方的本質意義是什么,但是在實際會計處理時,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的基本規律是不會改變的。
在實際會計處理時,“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借方登記企業當期產生的,在未來期間可以抵減的稅額。未來期間可以抵減的稅額減少時登記在科目的貸方。當然, 在這里需要認為企業在未來企業可以產生足夠多的利潤,可以讓“遞延所得稅資產”去實際抵扣。
舉例說明:
甲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4月年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6000,稅率15%。所以甲公司需要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是900。甲公司的會計分錄如下: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900(6000*15%=900)。
借:所得稅費用 900
企業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如何轉回?
對于企業來說,月底的時候,需要重新對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核算。當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變化時,企業也需要通過會計分錄進行處理。當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變小時,我們可以理解為需要對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轉回處理。
為了計算方便,我們把上面例子當中的數據作為基礎數據。假設到了2022年5月底的時候,甲公司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變為了4500。
這樣的情況下,甲公司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4500*15%=675。
而甲公司2022年4月底的時候,遞延所得稅資產是900。所以需要轉回的金額=900-675=225。
所以,2022年底的時候,甲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225(這里就是直接沖減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225(遞延所得稅資產從900變為了675)。
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
遞延所得稅資產從本質上講,屬于企業的臨時性差異。或者說,這些差異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消失的。當然,對于企業來說,永久性的差異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自然也不需要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具體來說,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或者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時,才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從而根據稅率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根據規定可知,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在未來期間可以獲得足夠多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來抵扣當期確定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當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推薦閱讀:
5612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4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7人閱讀
1199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