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計抵減是一項有會政策,是針對增值稅的優惠政策.通過加計抵減政策,可以促進我們的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幫助我們企業進行經營,減輕了一定的稅收負擔.那加計抵減進項稅額的會計處理怎么去做?關于加計抵減進項稅額的會計處理如下.
加計扣除10%進項稅賬務處理:
方法一:沖減成本或費用
發生成本或費用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200
貸:銀行存款等 21,200
計提可以加計抵減的進項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加計抵減進項稅)120
貸: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120
這種處理方法的理由是:原本購進的成本或費用是2萬元,由于進項加計抵減的原因,需要承擔的成本或費用減少了120元,所以需要沖減成本或費用120元.
方法二:確認為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
發生成本或費用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200
貸:銀行存款等 21,200
計提可以加計抵減的進項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加計抵減進項稅)120
貸:營業外收入/其他收益 120
這種處理方法的理由是:加計抵減的進項稅額相當于政府對于其他的讓利或者補貼,是企業在正常經營外的一種額外的收益,所以應該計入"其他收益"或者是"營業外收入".
方法三:通過"其他應收款"或"待抵扣進項稅額"科目進行過渡
發生成本或費用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200
貸:銀行存款等 21,200
計提可以加計抵減的進項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加計抵減進項稅)120
貸: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其他應收款 120
這種處理方法的理由是:參考原《增值稅會計處理規范》中的按照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準予以后期間從銷項稅額中抵減的進項稅額的過渡情形處理.
以上3種方法的處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若采用方法一進行核算,會影響當期的成本、費用的數據,后續出現調整時有需要追溯調整前期的成本、費用,相對來說操作比較復雜,而且有可能引起財務指標的異常波動,增加企業解釋的成本.
采用方法二進行核算,不會影響企業的毛利率等財務指標,但會最終影響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抵減的進項稅額需要額外繳納企業所得稅,也有可能影響企業享受小微企業等其他所得稅上的優惠,與國家減輕企業稅負的大原則相違背.
采用方法三進行核算,不會影響利潤表的數據,與增值稅價外稅的本質相符合,也不會造成企業重復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情況,但這種方法最后無法將科目結平,會導致企業虛增資產.
加計抵減的進項稅額包括哪些?
加計抵減的進項稅額包括單位所有的進項稅額.
納稅人應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的10%計提當期加計抵減額.按照現行規定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得計提加計抵減額;已計提加計抵減額的進項稅額,按規定作進項稅額轉出的,應在進項稅額轉出當期,相應調減加計抵減額.計算公式如下:
當期計提加計抵減額=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10%,
當期可抵減加計抵減額=上期末加計抵減額余額+當期計提加計抵減額-當期調減加計抵減額.
以上整理的資料內容,就是圍繞加計抵減進項稅額的會計處理說明.如果企業符合加計抵減的優惠政策的話,涉及到的會計處理就可以參考這些.如果企業不符合這一政策要求的話,肯定是不可以享受到這項優惠的.這里我們還介紹了加計抵減的進項稅額所包含的內容.
推薦閱讀:
5613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4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7人閱讀
1199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