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生命周期是什么
萬事萬物都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即使是恒星、星系那樣宇宙中的大存在,也是有誕生有死亡這樣的生命過程。所以產品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產品的生命周期描述的就是產品的生老病死,如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包含了產品四個階段的生命周期劃分:
注意:這張圖我將Y軸改成了用戶量,其實用用戶增長速度來描述,這個曲線是不準確的。
這里為什么要使用用戶量呢?這里需要使用到一個產品價值公式:
不同產品的用戶單體價值有高有低,不同行業產品的用戶價值標準也不盡相同。
但是有一點,由于網絡協同效應,一個產品中用戶數量越多,它的平均單體用戶價值可能也就越高(凡事都有例外,這里只談普遍情況)。
因此有效用戶總量就是衡量一個產品活力的最底層的指標,我們使用它來衡量產品生命價值也就水到渠成了。
產品生命周期四個階段:
冷啟動:也被成為探索期,尋找種子用戶; 成長期:用戶量級的快速增長; 成熟期:用戶量級趨向平穩增長,產品核心工作在活躍留存用戶上; 衰退期:用戶量級停止增長,甚至出現負增長。
我們這里主要搞明白的是:
第一點,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中的各個階段分為四類(至于到底怎么判斷,我們后面會詳解),注意這里是四類,而不是四個,就是說可能有很多階段,但是可以劃分為四類。
第二點,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可能不止四個階段,可能會循環往復。
2. 為什么要了解產品生命周期
產品的生命周期最大的意義就在于確定當前的目標,讓產品和運營工作有的放矢。
因為公司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干所有的事,應該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每一階段都要有一個核心目標,所有的產品、運營工作都要圍繞各自的目標展開。
這里需要注意一點,產品和運營工作緊密聯系,又是有區別的,所以我們分別從產品和運營兩個方面去看四類階段:
1)產品工作
冷啟動期:用戶需求的挖掘、功能的探索、產品的定位、商業模式的確定; 爆發期:升級服務器或后臺架構以滿足用戶爆發帶來的流量壓力,圍繞拉新進行產品迭代,繼續修正商業模式; 成熟期:圍繞活躍和變現進行產品迭代,思考新的爆發點(朝行業上下游擴展、朝相關行業擴展); 衰退期:重新審視渠道圈層、重新挖掘用戶需求、重新進行產品定位、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從渠道和用戶感知兩個層面打破產品的品牌邊界,把老產品當成新產品來做,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備注:其實商業模式在創業之初就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應該是基本確定的,我們在產品的各個過程中,只是對它的不斷修正。當然也存在認知錯誤后面大改的情況,例如釘釘的前身往來,在定位出錯之后,重新梳理了用戶需求,從2C社交模式變成了2B社交+OA模式,順勢而為成就了釘釘。
2)運營工作
冷啟動期:種子用戶的拉取和運營,這個時期主要是探索和定位; 爆發期:一切圍繞拉新展開,趁著大家認可你的產品,都進來玩時,你再添把火,把火燒得更旺,拉更多的用戶進來; 成熟期:活躍和變現,想辦法變現,一切不賺錢的生意都是耍流氓,為了股東利益、為了公司同仁利益,也為了公司日后的發展,必須變現。積累資金,分紅也好、再投入也好,都少不了變現; 衰退期:重新審視渠道圈層、重新挖掘用戶需求、重新進行產品定位、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從渠道和用戶感知兩個層面打破產品的品牌邊界,把老產品當成新產品來做,才有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備注:關于衰退期,我們反復提及“從渠道和用戶感知兩個層面打破現有產品的品牌邊界”。
渠道,即信息觸達到用戶的渠道。
實際上,渠道流量現在呈現出一種圈層化現象,這是因為現在所有的渠道平臺,在做投放和面向用戶推薦的時候,都會基于用戶畫像和用戶興趣去做精準化推薦。在這樣的一種精準化推薦算法大行其道的情況下,基本上所有的信息都開始慢慢的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孤島。
例如,大家肯定都有這樣一種體驗:你在你的朋友圈里發現的刷屏事件,你老媽老爸在他們的朋友圈是看不到同樣的刷屏事件的,在你的另外一個朋友圈里面,他們也完全沒有聽說這件事情。
因為渠道的圈層化現象,導致我們的推廣會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人群,而無法觸及到其他人群。
因此,通過打破渠道的圈層化,觸及到其他用戶群體,可以帶來直接的用戶增長,從而打破現有的衰退期,重新進入爆發期。
用戶感知層面,實際上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定位。
用戶感知層面的品牌邊界,是指你對這個品牌沒有任何感覺,這個品牌不是你所需要的品牌。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我們在自己常常逛的商場里,會記住每一個品牌嗎?你常常去逛各種商場,你能夠記住的品牌可能也就是那些你常逛的品牌。那甚至在你經常光顧的商店旁邊的商店賣什么牌子,你可能都記不起來。為什么記不起來呢?是因為這個品牌跟你沒有任何關系,他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是你要的,無論是調性,還是設計,還是價格,都不是你要的,所以你就會對這個品牌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這就是用戶感知層面的品牌邊界:雖然這個品牌不斷在你面前曝光,可是你對你卻對它毫無感覺。
用戶感知層面的品牌邊界根源在于產品和服務的定位。他不是渠道的圈層化造成的對某些用戶群體的無法觸及,而是在于你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到底是不是用戶需要的。
推薦閱讀:
5613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8人閱讀
1199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