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有多少專利的問題最近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也是本月以來大家提到過最多的問題之一,接下來就說說漢能專利墻的相關知識,也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中國網訊 1月26日,“天地同力、萬物發電——2019年漢能全球年會暨 科技 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來自全球各地的1200余位漢能員工及數百位核心合作伙伴參加了此次大會。漢能創始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用“十一大亮點”總結了2018年漢能取得的成績,分享了漢能在 科技 創新方面創造的多項“全球第一”,并重磅發布了《漢能產品創新綱領》。而對于已經到來的2019年,他表示,漢能將“承運而上,實現騰飛”。
創新大會現場,薄膜太陽能發電漢路鋪設的會場入口引人注目,漢路在戶外可以吸收陽光轉化為電能存儲起來,供其它用電設備使用,晚上供路面下的LED燈發光。不僅是漢路,2018年漢能創造性地將薄膜太陽能芯片植入各種載體,賦予它們全新的發電功能,打造了漢瓦、漢墻、漢路、漢紙、漢包、漢傘、漢車等移動能源系列產品,實現“讓萬物發電”,贏得了海內外市場的認可。
會場入口鋪設的薄膜太陽能發電路“漢路”。主辦方供圖
而在本次大會上重磅發布的《漢能產品創新綱領》,明確了漢能的創新目標:漢能的產品研發創新始終以實現公司的目標和愿景“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為宗旨;專注于薄膜太陽能在各行業的應用,打造以薄膜太陽能為核心的產品生態圈。在創新路徑上,漢能的產品研發應充分發揮薄膜太陽能優勢,堅持以設計為引領、以實現各行業的顛覆式創新為基礎目標,同時并行漸進式創新,最終實現“讓萬物發電”。
李河君發布《漢能產品創新綱領》。主辦方供圖
與大會 科技 創新的主題相呼應,李河君重點提到,漢能最值得驕傲的地方,是創造了移動能源行業。他說,“創造一個行業”最好的證明是專利和標準。目前,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全球首位。2018年,漢能全球范圍新增申請專利以每天超過30件、每月約1000件的速度遞增。截至目前,漢能累計專利數已超過1萬件。2019年計劃再增加2萬件專利和1000個標準,累計突破3萬件專利。此外,2018年,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各主要技術路線的芯片轉換率,均繼續保持和打破世界紀錄,2018年8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最高電池轉換效率紀錄,漢能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
李河君說,漢能已經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無可爭辯的領導者,不但是規模,更重要是核心技術。
“創新”是漢能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成就專利和標準的重要支撐。本次大會上,李河君和公司高管向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的37個團隊頒發了“漢能創新獎”。其中,漢能美國子公司Alta Devces團隊將單結砷化鎵電池研發效率超過其他技術路線理論極限水平,使漢能單結砷化鎵電池效率在短短一年內兩破世界紀錄。Alta Devces團隊還代表漢能制定國際標準《柔性薄膜光伏組件卷曲測試方法》,主導住建領域首個柔性薄膜光伏組件產品標準。漢能全球應用產品研發總部攻克100多項難題,通過50多項安全性和可靠性測試,在國內率先推出薄膜太陽能發電墻“漢墻”解決方案,并主編《建筑用太陽能光伏夾層玻璃重測導則》等3項重量級國家標準。漢能Solbro團隊全年專利申請922件,在核心裝備端首創“技術秘密+防御性設計+旗艦專利”方式,對知識產權進行全面保護……
漢能集團高級副總裁、美國子公司Alta Devces首席執行官、漢能技術委員會執行主任丁建,漢能美國子公司lobal Solar Enery首席科學家Scott Wedean在當天的大會上被授予“漢能院士”(Hanery Fellow)稱號。丁建在半導體設備制造和先進太陽能技術領域擁有近30年經驗,擅長先進設備與工藝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管理。Scott Wedean擁有近30年的薄膜電池研發經驗,共獲得16項美國專利,在材料和設備工藝、效率提升,新技術的發展等方向卓有建樹。目前,“漢能院士”已有包括全球銅銦鎵硒技術之父r. Lars Stolt先生在內的六位成員,他們是全球薄膜太陽能領域最尖端的人才,一次次帶領團隊刷新世界紀錄,使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始終保持領先。
六位“漢能院士”囊括了全球薄膜太陽能領域最尖端的人才。
隨著創新腳步不斷向前,漢能開創的移動能源產業進入了爆發式增長時期。2018年,漢能持續釋放高產能;全球第一個薄膜發電柔性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實現量產,標志著漢能實現了柔性薄膜電池組件的大規模產業化。同時,以漢瓦、漢墻、漢路、漢紙、漢包、漢傘為代表的應用產品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漢瓦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取得的重要 科技 創新成果,入選了改革開放40周年成果展。
李河君介紹,漢能企業發展 歷史 可以用兩個八年的傳奇故事概括:第一個八年,從2002年開始,投資超過200億人民幣,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一鍬土一鍬土地建成了總裝機規模達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這是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比葛洲壩大10%,比美國胡佛大壩大30%,被譽為中國民營企業進軍大型壟斷行業的標志性工程;第二個八年,漢能自2009年起,投資超過100億美元,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使漢能成功實現戰略升級,并一躍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無可爭辯的領導者,不但是規模,更主要是核心技術。最值得驕傲的是,漢能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行業:移動能源行業!
李河君最后表示:如今,薄膜太陽能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未來太陽能的發展方向。漢能將讓太陽光照耀到的每一個物體都能發電,徹底改變和顛覆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造福全人類!
薄膜技術路線并不是當時的主流,但其耗能少、柔性好,弱光效應好,且轉化率上限高,讓李河君認定了它的未來前景更加廣闊。
2006年的時候,當李河君當選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時,他曾親眼見證光伏產業技術革新速度,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從3元錢降到了5毛,因此,李河君格外重視技術的創新。
幾年后,漢能先后在北京、四川、江蘇、美國硅谷、德國、瑞典等地建立了8個研發中心,建立起了全球協同創新機制。在北京漢能總部,一面近50米長的專利墻上,掛滿了漢能的各種專利認證書。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漢能累計專利申請102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2100件。
剛剛過去春節檔期,幾部科幻電影吸引了大眾的目光,而影片中諸如萬物皆可發電,實現能源自主的高 科技 場景是否會在大眾日常生活中上演?這并非未知數?!坝貌涣硕嗑?,我們一定會看到從天上的衛星、無人機,到地上的小 汽車 、卡車、共享單車、背包、帳篷、手機等,所有這些載體,都可以利用薄膜太陽能技術發電,而且可以被存儲、被交易、被共享?!?/p>
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日前在漢能全球年會暨 科技 創新大會上做了“天地同力 萬物發電“的主旨演講,李河君表示,目前來看,薄膜太陽能技術已被漢能推向成熟,這也意味著漢能力推的這一新技術已經開創了一個新行業:移動能源。李河君同時透露,2018年,漢能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3倍,主要技術路線的芯片轉換率保持和打破世界紀錄,應用產品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五大類產品發布、上市并開始量產。強大的技術開發能力,幫助漢能在薄膜太陽能技術領域保持持續領先,據介紹,2018年漢能在全球范圍申請專利認證超萬件,新增申請專利每天超過30件,到目前為止,累計專利數已超過10100件。
專利的背后是核心技術的優勢。過去一年,漢能主要技術路線的芯片轉換率繼續保持和打破世界紀錄,其中砷化鎵薄膜單結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9.1%,第6次刷新世界紀錄,銅銦鎵硒薄膜電池轉換效率也保持多項世界紀錄。去年8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術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紀錄,漢能在8項紀錄中獨占4項,占據太陽能產業半壁江山。
技術的優勢,得益于一套有效的方法路徑。多年的創新實踐中,漢能已經形成了覆蓋戰略、研發、技術、管理、人員培養多個維度的創新體系。去年,漢能美國子公司Alta Devces團隊將單結砷化鎵電池研發效率超過其他技術路線理論極限水平,使漢能單結砷化鎵電池效率在短短一年內兩破世界紀錄。Alta Devces團隊還代表漢能制定國際標準《柔性薄膜光伏組件卷曲測試方法》,主導住建領域首個柔性薄膜光伏組件產品標準。與此同時,漢能全球應用產品研發總部攻克100多項難題,通過50多項安全性和可靠性測試,在國內率先推出薄膜太陽能發電墻“漢墻”解決方案,并主編《建筑用太陽能光伏夾層玻璃重測導則》等3項重量級國家標準。漢能Solbro團隊全年專利申請922件,在核心裝備端首創“技術秘密+防御性設計+旗艦專利”方式,對知識產權進行全面保護。漢能核心裝備的設計和制造也逐步從海外轉移到國內,裝備國產化、團隊本地化取得快速進展,量產裝備整機國產化率已接近100%。
演講中李河君表示,薄膜太陽能的普及正在改變世界,未來每一個物體都能發電,這將徹底改變和顛覆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國際知名的第三方咨詢機構埃森哲專門做了一個薄膜太陽能全球市場預測:到2020年,全球可開發市場規模為114萬億,中國將超過20萬億。李河君表示,“以薄膜太陽能技術為基礎的移動能源大規模代替傳統能源的時代已經到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能發電將無處不在,萬物發電將變為現實。”
作者:朱偉
[]漢能有多少專利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漢能專利墻、漢能有多少專利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推薦閱讀:
5622人閱讀
3913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0人閱讀
1204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