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
其中,原則,是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適合企業會計核算的具體會計原則;
基礎,是指為了將會計原則應用于交易或者事項而采用的基礎,如計量基礎(即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會計處理方法,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規定采用或者選擇的、適合本企業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政策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會計政策的選擇性。會計政策是在允許的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中作出指定或具體選擇。
第二,會計政策應當在會計準則規定的范圍內選擇。在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屬于行政規章,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第三,會計政策的層次性。會計政策包括會計原則、計量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三個層次。
企業應當披露采用的重要會計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會計政策可以不予披露。
判斷會計政策是否重要,應當考慮與會計政策相關的項目的性質和金額。企業應當披露的重要會計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采用的會計處理。
(2)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的會計處理。
(3)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所采用的計量方法。
(4)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指對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
(5)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是指對取得的生物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
(6)無形資產的確認,是指對無形項目的支出是否確認為無形資產。
(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是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事項中對換入資產成本的計量。
(8)借款費用的處理,是指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即是采用資本化,還是采用費用化。
(9)合并政策,是指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所采用的原則。
二、會計政策變更概述會計政策變更,是指企業對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項由原來采用的會計政策改用另一會計政策的行為。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使財務報表使用者在比較企業一個以上期間的財務報表時,能夠正確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趨勢。一般情況下,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在每一會計期間和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否則,勢必會削弱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符合變更會計政策的情形∶
第一,法律、行政法規或者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要求變更。
第二,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
對會計政策變更的認定,直接影響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因此,在會計實務中,企業應當正確認定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
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情形∶
第一,本期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與以前相比具有本質差別而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例如,將自用的辦公樓改為出租,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而是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第二,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例如,企業原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少量的低值易耗品,并且價值較低,故企業在領用低值易耗品時一次計入費用;該企業于近期投產新產品,所需低值易耗品比較多,且價值較大,企業對領用的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改為五五攤銷法。該企業低值易耗品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所占的費用比例并不大,改變低值易耗品處理方法后,對損益的影響也不大,屬于不重要的事項,會計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的改變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推薦閱讀:
5634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