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匯票是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且有好幾種分類,特點也不盡相同,需要大家認真了解的知識,下面商票易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商業匯票分類方式的相關內容。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商業匯票的概念。商業匯票是企業根據約定付款的商業交易和購銷合同開具的反映債權債務關系并約定期限清償的票據。商業匯票有三個當事人——付款人、收款人和承兌人。匯票簽發人既可是收款人也可以是付款人,承兌人對匯票的清償作出承諾。
一、商業匯票分類: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承兌是商業匯票業務中最關鍵的環節。由于票據具有了遠期和即期概念,承兌概念也自然出現,承兌概念通俗理解為“承諾到期兌付”,因此,銀行承兌匯票就是銀行承諾到期兌付的匯票,商業承兌匯票就是由企業承諾到期兌付的匯票。承兌決定了商業匯票債權債務關系中的主債務人,賦予商業匯票保障,使得商業匯票具有效力。商業匯票根據承兌人的不同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商業匯票按照承兌人不同可以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是指承兌人為銀行,是由銀行承擔見票即付的義務的票據,銀行承兌票據最長期限不得超過6個月,在票據未到期限內可以進行背書轉讓。而商業承兌匯票,由企業承擔到期兌付的義務。商業承兌匯票的規模要遠小于銀行承兌匯票規模,一方面由于銀行的資金體量和支付能力都顯著地高于企業,另一方面我國企業信用體系并不完備,銀票的兌付風險要明顯小于商票,銀行承兌匯票的大量應用也不難理解了。
二、商業匯票分類:電子商業匯票和紙質商業匯票
除根據承兌人區分外,根據流通載體的不同,也可以分為電子商業匯票和紙質商業匯票。紙質商業匯票是以紙質憑證為載體的,通過手工傳遞或者郵寄方式進行傳輸。而電子商業匯票依托電子商業匯票系統,通過數據電文形式簽發,使用電子簽名在網絡上進行流轉。
隨著互聯網化逐步滲透進入商業活動的方方面面,傳統的紙票難以適應票據市場的發展要求,并且紙質票據存在造假的風險,對電票的客觀需求和票據電子化進程也日益提升,監管層也適時推進票據電子化落地,自2017年起單張出票金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全部通過電票辦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則上單張出票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商業匯票應全部通過電票辦理。在政策推動下,電票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市場參與者的主動選擇,過去紙票從線下交易有利于業務游離于監管,隨著央行設立票據交易所,對電票和紙票進行統一監管,在此環境下電票在交易成本和流通性上的優勢得以顯現,進而被更多市場參與者最先選擇。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