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中的長期負債是什么?下面跟小編一起看看:
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不含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科目。與流動負債相比,長期負債縣有債務金額大、期限長、可以分期償還等特點。
長期負債會計科目內容講解:
一、 長期借款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借款。企業向金融機構等借人的長期借款,應設置“長期借款”科目核算。該科目應按貸款單位設置明細賬,并按貸款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長期借款所發生的利息,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按期預提,并按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進行處理;長期外幣借款所發生的外幣折算差額,應按照外幣業務核算的有關規定,按期計算匯兌損益,計算出的匯兌損益按照借款費用的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二、應付債券
債券是企業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書面憑證。通過憑證上記載的利率、期限等,表明發行債券的企業承諾在未來某特定日期還本付息。企業發行的超過-年期以上的債券,構成了一項長期負債,在“應付債券”科目核算。而企業發行的年期及一 年期以下的債券,則作為流動負債,另外設置“應付短期債券”科目核算。
債券的發行方式有三種, 即面值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溢價或折價是發行債券企業在債券存續期內對利息費用的一種調整。
債券溢價或折價應在債券存續期間內分期攤銷,攤銷方法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線法。
企業發行附有贖回選擇權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其在贖回日可能支付的利息補償金,即債券約定贖回期屆滿日應支付的利息減去應付債券票面利息的差額,應當在債券發行日至債券約定贖回屆滿日期間計提應付利息,計提的應付利息,按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處理原則處理。
三、長期應付款
長期應付款核算企業除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各種長期應付款。包括采用補償貿易方式下引進國外設備價款、應付融資租人固定資產的租賃費等。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