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串標現象在招投標行業中的泛濫使得整個產業畸形,失去了原有的招投標意義。
為了避免或者預防串標等違規行為,現在各地招投標也慢慢開始采用“資格后審”的方式。那么資格后審是什么意思?要做到這個又應該怎么做呢?
我們知道資格審查的一般程序:
1.投標人合法性審查,包括投標人是否是正式注冊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是否具有獨立簽約能力;是否處于正常經營狀態;
2.對投標人能力的審查,包括專業技術資格和能力,資金、設備和其他物質設施狀況,管理能力,經驗、信譽;以往承擔類似項目的業績情況等。
資格后審是什么意思
資格后審的審查主體是評標委員會資格后審是相對于資格預審而言的。未進行資格預審的招標項目需要對投標人進行資格審查的,應當在開標后由評標委員會根據招標文件規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資格審查。
簡而言之,就是將原先在開標前招標方對于投標人的投標資格審核的步驟后移至開標后進行。所以要實行這一操作的必然做法就是在招標流程中隱去投標人的相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串標、圍標等行為。
資格后審的優勢:
1.簡化招標流程,縮短招標周期
在資格后審方式下,招標人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環節后移,不再單獨設置開標前的資格評審。投標人無需提前編訂資格預審文件,招標人也避免“一標兩招”,直接節省下一個完整的開評標及結果公示周期。
2.避免信息泄露,遏制圍串標
“資格后審”去除了此前“資格預審”方式下的復雜環節內容,減少了開標前的人員信息接觸,有效避免招標信息泄露。同時,全流程線上化操作、全過程數據留痕、信息可追溯查詢,也進一步避免了信息泄露、圍標、串標、人為操縱等風險問題,有利于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
如何實現資格后審(資格后審的配套措施):
一、取消投標報名制度。采用無記名方式購買招標文件,使潛在投標人的數量和身份不確定;同時不限制購買招標文件的投標人數量,以保證潛在投標人具有不確定性;
二、采用不集中潛在投標人踏勘現場、答疑等方式,在開標前避免潛在投標人有聚集的條件,以有效割斷串通投標的信息傳遞鏈;
三、招標文件的答疑改在網上進行。所有疑問均通過互聯網無記名提出。招標人對所有疑問解答后,網上向所有投標人回復;
四、保證投標人的信息只有在開標時才公開。投標人投標時將自己的投標書、投標保函、投標資質證明等文件全部裝入投標袋,投標袋外不留任何印跡;
五、建立健全網上評標制度。專家網上抽取、電話語音通知,評標室采用電磁屏蔽等硬件設施,有效切斷投標人與評標專家的溝通環節。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