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執照注冊資金多少有什么區別?首先我們引入案例公司營業執照的注冊資金50萬和500萬,下面根據兩種注冊資金來做比較:
1、根據行業不同。部分行業要求注冊資金的大小不同,比如建筑工程行業,就要求注冊資本要大一些,因為他們往往需要招投標,因此需要有實力證明,這是硬性要求,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公司的實力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2、認繳和實繳。現在的公司注冊基本都是認繳,但是認繳不是不繳,只是延長了出資的時限而已。比如認繳50萬,那么嚴格來說也就是公司從注冊成立到清算注銷這整個過程中,投入的資金需要達到50萬,如果沒達到,是需要補齊之后才能夠進入注銷的。而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5年,說句不中聽的就是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沒錢才創業的,也就是說假如你的認繳資本是500萬,那么在2.5年內你需要投入500萬的資金進入公司,這并不是一筆小錢。所以如果不是特殊行業,注冊資金沒有必要寫太多,寫多了等于是給自己無形中挖了一個坑,最后是需要你自己去填的,填過坑的都知道,填坑的過程是會損失一部分成本的。實繳的話那就更不用說了,要拿真金白銀在公司注冊的時候就得往里砸。
3、增資減資的問題。注冊資本小一些,以后公司做大做強了,可以增加注冊資本是很簡單的,這也是實力增長的一種見證,同時對自己的經營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因為經營不善等等各方面原因需要減資,那這個過程相對增資可就沒那么容易了,而且會遺留下很多潛在的風險,具體是什么潛在風險呢?我們舉個例子“比如你借了朋友1000塊錢,說好兩周以后一次性還,結果剛過了一周,你告訴你朋友,說你現在沒錢,兩周以后只能先還500,剩下的500第三周一定還”,那么如果是這種情況,從第二周開始你的信譽、誠信、還錢的能力等等在你朋友心里就已經打了折扣了,如果這個過程中你再出現一點讓他覺得不爽的地方,以后你可能就再也借不到他的錢了,所以灰色的名單可以了解一下,尤其是做企業的。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減資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告訴有關機構“你不行,你有問題”,信息透明化的時代,有問題的企業不會得到太多的利好扶持,假如你要做大的話。
4、公司性質的問題。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性質和使命,比如,有些公司注冊下來以后就是作為主體經營的,而有些公司注冊下來是為了作為持股平臺裝合伙人的,有些公司注冊資本下來是為了控股的,有些是為了投資的,有些是為了規避風險的。所以性質不同,注冊資本大小就有區別,還是舉個例子。假如注冊一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去控制一個大集團同時降低債務風險,那么注冊資本50萬肯定要比注冊資本500萬要好,因為你的目的就是為了避險,那自然是錢越少風險越小。
5、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不同。這個應該沒必要說太多,因為大家都懂,注冊資本的多少就是你心里傾家蕩產可以承受的極限。
6、繳稅不同。注冊資本大印花稅就多,我們要合法繳稅,但稅繳的多了那自然利潤也就少了,道理很簡單。
7、一人公司有合伙公司的區別。假如你公司就一個股東,那么就這一條而言,50萬和500萬沒區別,都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即使你注冊資本只有10萬塊,假如公司清算的時候需要賠付1000萬,那么公司錢不夠,債務就會連帶到個人身上,個人錢不夠,債務就會連帶到家庭。但如果公司有多個股東,那么就不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注冊資本就是風險上限,債務不連帶家庭。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