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平均法是什么意思?加權平均法,是計算平均數的一種方法。平均數有很多種,有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等。加權的“權”的是weight,表示系數后面是數據,在整個統計數據中的比重,表示這個數據對統計結果的影響重要程度,即數據的權能反映數據的相對重要程度。數學里經常講到權重,就是重要性。加權平均法,即將各數值乘以相應的單位數,加總求和得到總數,再除以總的單位數。
加權平均法
第一,加權平均法計算有公式,直接套用即可。加權平均數=(k1*a1+k2*a2+k3*a3+....+kn*an)/(k1+k2+k3+...+kn) 其中的系數(k1,k2,k3,....kn)稱權。舉例來說,有個組,10個組員,比賽分數是:90、90、80、80、80、80、70、60、60、40。用我們平時的算數平均法計算是加總求和除以10就是平均數,平均數是(90+90+80+80+80+80+70+60+60+40)/10=73,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標志值為90的有2個,80的有4個,70的1個,60的2個,40的1個,加權平均數等于(90*2+80*4+70*1+60*2+40*1)/10=73。這里的2、4、1、2、1分別是標志值出現的次數,表示頻率,頻數越大,對整組平均數影響越大。在這種的數據量小,并且單個數據已知的情況下,加權跟算術平均數在計算量方面沒有差別。
算數平均數
第二,但是如果只告訴你各組的比重,并且總數量很大或者未知,加權算法的優勢就出現了。比如某工廠每天加工零件數16件的比重是6%,17件的比重是20%,18件的比重是48%,19件的比重是25%,20件的比重是1%,那么加權平均數等于16*6%+17*20%+18*48%+19*25%+20*1%=17.95件。這里的6%、20%、48%、25%、1%,分別是零件數件數的占比,總比重是1,比重越大,對整組數據的平均數影響越大,頻數或者比重起著權衡數據的作用。
加權平均數
第三,加權平均法一般是數學、會計學、統計學、金融學、貿易學等必須掌握的計算知識。在會計里,加權平均法可根據期初結存的存貨數量和金額,存入的存貨數量和金額,計算本期存貨的加權平均單價,作為本期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價格,一次性計算本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用期末加權計算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是看不出發出的單價和金額或者結存的單價和金額,只有數量,不利于日常管控。
加權平均數
最后,舉個例子,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數計算。比如某公司月初存貨100件,單價50元,第一批入庫500件,成本30000元,第二批入庫100件,成本7000元,發出400件。那么庫存存貨平均單位成本是月初存貨成本加總共的進貨成本,再除以總數量,等于(100*50+30000+7000)/(100+500+100)=60元;那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的是月初存貨成本加各批收入存貨成本減去發出的存貨成本,等于(100*50+30000+7000)-60*400=18000元。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