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生命周期分為哪幾個階段?企業的發展有一個生命周期。不同的是,在一定發展階段,企業可以通過重構商業模式、變革交易結構返老還童,逃逸出原生命周期而進入一個新的循環。如果企業抓住商業模式重構的每次契機,就有可能實現真正的長生不老。
企業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六個階段:起步階段,規模收益遞增階段,規模收益遞減階段,并購整合階段,收益遞增階段和收益遞減階段。每個階段的供求特征和行業平均狀況不同,面對的挑戰的機會也大相徑庭。有些階段甚至需要重構商業模式,即重新構造企業內外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安排。
企業成長階段
起步階段
該階段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商機,構想并試驗商業模式。企業之所以創立,或者是為了滿足某類客戶的某種需求。起步階段,企業最要緊是求生存,其次才是求發展。因此,現金流是否通暢極端重要。優秀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的設計做到不差錢,即并不需要外部的資金支持。
商業模式次優的公司由于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和很好的盈利前景,而且起步資金井不大,可引人天使投資人或者風險投資。
21世紀的商業世界,金融決定速度。為了比競爭對手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某些發展不差錢的企業也會借助風險投資的力量追求更高速成長,從而更快地甩開競爭對手。
規模收益遞增階段
企業規模化階段從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逐漸推進,并以中間供求均衡為界限前后分為規模收益遞增和遞減兩個階段,規模收益遞增階段的主要特征是需求快速增長,供給增加,但由于供給響應需要時間,供不應求。
企業從起步到規模收益遞增階段,主要面臨銷售和資金流問題。銷售主要解決產品的推廣和銷路,銷路做起來后,會迎來一陣銷售井噴的勁頭,接下來就要適度擴大產品規模,同時保持銷售的推廣力度。不管是規模擴大,還是渠道推廣,都需要充沛資金流支持,因此,保持銷售和資金流的均衡發展至關重要。
創業道路上,不乏因為銷售和規模發展不平衡而導致資金流斷裂的悲劇。前幾年資本市場上的明星PPG, 銷售規模雖然成長的很快,但是廣告投入和渠道成本過高,超過了銷售利潤可以承受的程度。引入外部資金可以解決短期的資金壓力,卻不可能解決長期的資金黑洞。PPG之殤,是規模收益遞增階段銷售規模和資金流嚴重不平衡之殤。
這個階段的企業,假如能夠向投資者論證清楚其盈利前景,可以通過Pre-IPO、IPO (首次公開發行)/SEO (股權再融資)、債務融資等金融策略解決資金流瓶頸,并通過項目投資的方式擴大產能,提升利潤率,實現規模收益遞增,從而完成企業從起步到壯大的起飛過程。
規模收益遞減階段
規模收益遞增階段后期,由于市場前景看好,大量競爭對手跟隨進入,整個市場產能爆發式增長。同時,市場的增量需求開始萎縮。某個時點上,供給增長超過需求增長,市場出現拐點,利潤率下降。企業步入規模收益遞減階段一一優秀企業與一般企業分化的關鍵階段。
大多數企業走到這個階段,資產規模和負債顯著增加,固定成本開始遞增,而利潤率、投入資本收益率下降,規模收益遞減,現金流出的固定規模顯著增加。內部運營方面,人員工資規模大,現金流成為第一要求,需要增加更多的債務。其中的很多企業容易因競爭加劇和商業環境的變化而陷入經營和財務雙重困境。
與此同時,有利因素也在不斷積累和成長。隨著對各種資源整合能力的提升,企業軟實力增強。 此時如果重構商業模式,則有可能占據競爭優勢位置,在更高水平上成就領導地位。
并購整合階段
人棄我取,低谷往往蘊涵著新生的希望。規模化第二階段末期,行業普遍低潮,絕大部分企業陷人困境,很多企業都愿意折價退出競爭戰場,正是優秀企業并購整合的最佳時機。優秀企業可以利用資源優勢,趁機收購有價值的資源,包括渠道、骨干人員、研究開發、制造等, 在行業重新啟動之前巧妙布局。
收益遞增階段
后并購整合時代,行業的小魚小蝦們,或破產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或被收購成為大企業的附庸,行業里往往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家領頭企業,企業進入收益遞增階段,享受著并購整合后的協同紅利,領行業風光數年。
收益遞減階段
當競爭到一定程度,行業又重新進入普遍收益遞減的過程。具體表現為:企業資產規模、人員龐大,管理復雜,加上管制和規范要求,剛性成本上升,原來的產品線和業務進入成熟階段,缺乏增長機會,替代產品或者更低成本的企業出現,企業經營和財務風險增加。
此時,有些企業開始尋求不相關多元化,挖掘其他行業的增長機會,成敗參半。
推薦閱讀:
5636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