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
1.一般情況下,先記入“制造費用”,再轉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2.輔助生產車間規模很小、制造費用很少的輔助生產不對外提供產品和勞務的,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及賬務處理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順序分配法和代數分配法等。
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的特點是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或產品的情況,而是將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受益單位。采用此方法,各輔助生產費用只進行對外分配,分配一次,計算簡單,但分配結果不夠準確。
總結:分配一次,只對外,不對內;計算單位成本,分子不變,分母變小。
假設基本生產車間(記入“制造費用”)、行政管理部門和銷售部門分別耗用剩余水和電的50%、30%和20%。該企業輔助生產的制造費用不通過“制造費用”科目核算。
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 15 000
管理費用 9 000
銷售費用 6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10 000
——供電車間 20 000
【經典例題1】假定某工業企業設有機修和供電兩個輔助生產車間。2017年5月在分配輔助生產車間費用以前,機修車間費用1 200萬元,按修理工時分配費用,提供修理工時500小時,其中,供電車間20小時,其他車間耗用工時見表1;供電車間發生費用2 400萬元,按耗用電度數分配費用,提供供電電度數20萬度,其中,機修車間耗用4萬度,其他車間耗電度數見表1。該企業輔助生產的制造費用不通過“制造費用”科目核算。
根據上表,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第一車間 21 000 000
——第二車間 9 000 000
管理費用 4 000 000
銷售費用 2 00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12 000 000
——供電車間 24 000 000
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的特點是輔助生產費用通過兩次分配完成:
首先將各輔助生產車間、部門相互提供的勞務在輔助生產車間進行交互分配。
然后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即交互前的費用加上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再按提供的勞務量在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之間進行分配。
這種分配方法的優點是提高了分配的正確性,但同時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計算公式:
★對內交互分配率=輔助生產費用總額/輔助生產提供的總產品或勞務總量
★對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費用+交互分配轉入的成本費用-交互分配轉出的成本費用)/對輔助以外的其他部門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總量
由電車間承擔水的成本=1 000×2=2 000元(轉入),相對于水車間是轉出。
由水車間承擔電的成本=4 000×1=4 000元(轉入),相對于電車間是轉出。
電車間的總成本=20 000+轉入2 000-轉出4 000=18 000
水車間的總成本=10 000+轉入4 000-轉出2 000=12 000
電對外分配單位成本=18 000/16 000=1.125元/度
水對外分配單位成本=12 000/4 000=3元/噸
總結:
1.先對內分配,計算第一次單位成本;
2.輔助車間的總成本=原成本+轉入成本-轉出成本;
3.再對外分配,計算第二次單位成本,分子為總成本,分母變小。
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1)交互分配(對內分配)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4 000
——供電車間2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2 000
——供電車間4 000
(2)對外分配
借:制造費用 15 000
管理費用9 000
銷售費用 6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12 000
——供電車間 18 000
由電車間承擔機修的成本=20×2.4=48萬元(轉入),相對于機修車間是轉出。
由機修車間承擔電的成本=4×120=480萬元(轉入),相對于電車間是轉出。
供電車間的總成本=2400+轉入48-轉出480=1968
機修車間的總成本=1200+轉入480-轉出48=1632
電對外分配單位成本=1968/16=123元/度
機修對外分配單位成本=1632/480=3.4萬元/小時
根據上表,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1)交互分配(對內分配)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4 800 000
——供電車間 48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480 000
——供電車間 4 800 000
(2)對外分配
借:制造費用——第一車間 21 270 000
——第二車間 9 000 000
管理費用 3 820 000
銷售費用 1 91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16 320 000
——供電車間 19 680 000
計劃成本分配法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特點是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提供的勞務,都按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進行分配,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生的費用(包括輔助生產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不需要減轉出的費用,即只加不減)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費用之間的差額采用簡化計算方法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這種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受益單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單位的經濟責任。但成本分配不夠準確,適用于輔助生產勞務計劃單位成本比較準確的企業。
各受益單位應負擔的輔助生產成本=該受益單位勞務耗用量×計劃單位成本
實際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入的費用
【注意】不需要減去轉出的費用,即只加不減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按計劃分配率分配轉出的費用
總結:
1.實際成本=原實際生產成本+轉入(計劃成本),不減轉出;
2.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差異記入“管理費用”。
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1)按計劃成本分配: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3 800
——供電車間 2 100
制造費用 11 800
管理費用 7 080
銷售費用 4 72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10 500
——供電車間 19 000
(2)輔助生產成本差異按規定記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6 4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3 300
——供電車間3 100
由電車間承擔機修的成本=20×2.5=50萬元(轉入)
由機修車間承擔電的成本=4×118=472萬元(轉入)
機修車間的實際成本=1 200+轉入472=1 672
電車間的實際成本=2 400+轉入50=2 450
機修車間產生的管理費用=1 672-1 250=422
機修車間的計劃成本=500×2.5=1 250
電車間的計劃成本=20×118=2 360
供電車間產生的管理費用=2 450-2 360=90
機修車間的實際成本=1 200+472(用0.0118×40 000計算得出)=1 672(萬元)
機修車間的計劃成本=500×2.5=1 250(萬元)
機修車間產生的管理費用=1 672 -1 250=422(萬元)
供電車間的實際成本=2 400+50(用20×2.5計算得出)=2 450(萬元)
供電的計劃成本=200 000×0.0118=2 360(萬元)
供電車間產生的管理費用=2 450-2 360=90(萬元)
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1)按計劃成本分配: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4 720 000
——供電車間 500 000
制造費用——第一車間 18 120 000
——第二車間 7 720 000
管理費用 3 360 000
銷售費用 1 68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12 500 000
——供電車間 23 600 000
(2)輔助生產成本差異按規定記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5 12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4 220 000
——供電車間 900 000
順序分配法
順序分配法,其特點是按照輔助生產車間受益多少的順序分配費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輔助生產車間不負擔后分配的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
適用于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受益程度有明顯順序的企業。
總結:
1.第一次分配(受益少的部門)直接根據已知計算;
2.第二次分配時(受益多的部門),分子變大,分母變小。
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1)分配供電費用: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4 000
制造費用 8 000
管理費用 4 800
銷售費用 3 2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20 000
(2)分配供水費用:
借: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14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14 000
由電車間承擔修理的成本=20×2.4=48萬元(轉入)
即電車間受益48萬元,此結果僅僅用于比較
由機修車間承擔電的成本=4×120=480萬元(轉入)
即機修車間受益480萬元
后分配機修車間
先分配電車間
電車間的總成本=2 400萬元
電對外分配單位成本=2 400/20=120元/度
由機修車間承擔電的成本=4×120=480元(轉入)
即機修車間受益480萬元
機修車間的總成本 =1 200+480=1 680萬元
機修對外分配單位成本=1 680/(500-20)=3.5萬元/小時
受益少的先分配,供電車間受益少,先分配該車間的電,分配至零,部分分給機修車間,機修車間成本增加;機修車間不再分配給供電車間,否則就繞循環了。
順序分配法計算注意:
1.第一次分配直接根據已知計算。
2.第二次分配時,分子變大,分母變小。
編制下列會計分錄:
(1)分配供電費用: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4 800 000
制造費用——第一車間 10 800 000
——第二車間 4 800 000
管理費用 2 400 000
銷售費用 1 20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24 000 000
(2)分配修理費用: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第一車間 10 500 000
——第二車間 4 200 000
管理費用 1 400 000
銷售費用 700 0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16 800 000
代數分配法
代數分配法的特點是先根據解聯立方程的原理,計算輔助生產勞務或產品的單位成本。此方法有關費用的分配結果最正確。
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4 600
——供電車間 2 920
制造費用(30 080×50%)15 040
管理費用 (30 080×30%)9 024
銷售費用 (30 080×20%)6 016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14 600
——供電車間23 000
【經典例題5】假定某工業企業設有機修和供電兩個輔助生產車間。2017年5月在分配輔助生產車間費用以前,機修車間費用1 200萬元,按修理工時分配費用,提供修理工時500小時,其中,供電車間20小時,其他車間耗用工時見表5;供電車間發生費用2 400萬元,按耗用電度數分配費用,提供供電度數20萬度,其中,機修車間耗用4萬度,其他車間耗電度數見表5。該企業輔助生產的制造費用不通過“制造費用”科目核算。
假設X=每小時修理成本,Y=每萬度電耗用成本。
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4 935 500
——供電車間 677 400
制造費用——第一車間 21 266 100
——第二車間 9 000 000
管理費用 3 822 500
銷售費用 1 911 3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機修車間 16 935 400
——供電車間 24 677 400
推薦閱讀:
5641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