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額事業編和全額事業編有什么區別?同樣是事業單位,因為財政供給方式不能,分為全額事業單位和差額事業單位、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其中,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即將改制,該編制也將取消,不再使用。而全額和差額事業編制也不能互通,不能混淆使用。除非職能發生重大變化,由之前的收費職能單位轉為公益服務職能,單位整體由原來的差額事業單位調整為全額供給的事業單位,編制也整體進行替換,否則,兩者之間是有嚴格區別的。
1、職能不同:差額撥款單位都具有事業性收費職能,其提供的服務,雖然帶有公益服務性質,但都有收費職能,或者有收費實際事項發生。雖然有的是非盈利事業單位,有的是準盈利事業單位,有的是半盈利事業單位,但改變不了其收費的本質。只要有收費職能,不管是其職能已經發生變化,收費事項取消,沒有了收費權力,或者是收費職能未取消,但實質上已經取消收費行為,或者是收不到費,沒有盈利,收入微薄等,也改變不了職能本身的性質。而全額事業單位,其職能是輔助類或者公益服務類,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不開展經營活動和收費服務費用,其宗旨、業務范圍和服務規范由法律法規規定。
2、編制類型不同:差額事業編制是獨立存在的。雖然不管全額和差額,都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使用的事業編制是特定的,專供差額事業單位使用,這在事業編制類型上是嚴格與全額事業編制分開統計的。機構編制部門禁止混編混崗,差額事業單位不能使用全額事業編制,全額事業單位也不能使用差額事業編制。
3、財政撥款方式不同:全額事業單位是經費、人員工資由地方財政完全供給,差額是按比例供給。差額的比例是可以變動的,根據差額單位收支情況、公益服務職能承擔情況、實際債權債務情況等因素,由地方政府隨時確定差額比例。收入好,財政負擔1%也叫差額;收入不好,負擔重,承擔公益服務職能工作量大,財政負擔99%也叫差額,全部負擔也叫差額。比例不是問題,職能性質是確定單位性質的關鍵。
4、分類改革不同:全額事業單位并非全部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根據職能劃分,相當一部分是公益二類。而差額事業單位除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外,其它全部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有的甚至是生產經營類。其分類改革的方向,是將由社會和市場可以承擔的服務,交由社會或者市場承擔。不宜由社會或者市場承擔的職能,繼續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或者將職能整合到其他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對職工影響也比較大。但根據政策,隨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人員之外,其他體制內人員基本上遵循“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在兩至三年過渡期內,逐漸分流到其他單位,臨近退休人員可以直接交由社保部門保障,絕不能簡單推向社會,造成新的人員就業問題。
推薦閱讀:
5645人閱讀
3915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7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7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