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什么?
遞延所得稅資產指的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我們舉個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例子來加深一下理解,比如企業的某項資產在去年計提了500萬的減值準備用于產品保證,但在稅務上的條例規定是稅前只可以扣除200萬,那剩余的300萬是可以在以后抵扣的,屬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金額,那對當年的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會產生一定影響,具體的計算方法是300萬*25%=75000元。這種可以在未來進行抵扣,并預期可能能流入到企業的現金流里的資產,就叫遞延所得稅資產。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遞延所得稅資產主要是由于時間差引起的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只有在會計核算中才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而且遞延所得稅資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壞賬來計算的,參照上面企業的例子,具體的就是用年末資產減值準備剩下的余額*25%,即為壞賬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去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得出的差額。但也存在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情況,假設企業按稅法規定可結轉以后年度的虧損數額相對比較大,而且企業長期經營不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企業在未來期間將會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就不能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推薦閱讀:
5645人閱讀
3915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7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7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