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網友向我們詢問有關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問題,抱著嚴謹的求知態度,我們整理了很多相關知識,甚至本次對于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問題也有做詳細解答。這也充分說明了大家在這一塊的知識可能略有缺乏,不過沒關系。本篇內容將通過文章的形式來為大家解疑答惑,也希望本次的講解對您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指標。那么,各大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發展態勢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40個重點城市(包括一線城市、主要的二線城市和部分高新產業發展突出的三線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統計發現,當前,高新技術企業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蘇州、杭州、天津、南京、東莞和武漢。
當前,北京、深圳、上海三大一線城市處于第一梯隊。其中,北京以2.8萬家位居第一。上海每萬戶企業法人中的高企數量達380戶,居全國第一。塌盯
在一線城市之外,最牛地級市蘇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經接近1萬家,與一線城市廣州的差距大幅縮小。
京滬深處于第一梯隊
從各大城市的情況來,四個一線城市中,京滬深三市在全國處于第一梯隊,都超過了1.7萬家。
先來看北京,2020年,北京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達287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足足多出了10000多家。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5.8件,居全國首位。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的優勢十分突出,北京的高耐衫肢教科研實力首屈一指。比如,從211大學的數量來看,北京達到26所,在全國遙遙領先。
中關村科學城是北京高新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數據顯示,2020年中關村科學城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預計突破3萬億元,增速達13%,實現逆勢增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約達10550家,獨角獸企業44家,上市昌世企業236家。
北京之后,深圳和上海兩市的數量較為接近,分別超過了1.8萬家和1.7萬家。其中,根據上海大學與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日前聯合發布的“2021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投入百強榜”,2020年,上海三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1.7萬家,較2016年的6938家增長145.2%;每萬戶企業法人中的高企數量達380戶,居全國第一。數據顯示,去年1.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總產值達1.53萬億元,營業收入實現3.43萬億元,分別占全市規上企業相關指標的44%和46%;研發總投入1264億元,較2019年增長13.9%,占全市研發總投入的七成。
與京滬擁有雄厚的高教資源優勢不同,深圳作為最缺大學的城市,高新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路徑。深圳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譚剛教授此前表示,在高新產業方面,深圳改寫了世界創新的規則體系,改變了以硅谷為代表、以大學來支撐的創新體系,形成了沒有知名大學、沒有太多大學但同樣能進行創新,且創新成效還十分顯著的體系。
京滬深之后,廣州以11610家位居第四。與其他三個一線城市相比,廣州在高新產業上相對不夠突出,不過近年來高新產業亮點也不少。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智庫研究與信息部部長鄭宇劼對第一財經分析,原先在四個一線城市中,廣州的產業結構是偏舊偏重的,但這幾年包括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很快,廣州的產業結構實現快速轉換,產業后勁不斷增強。
表:截至2020年底40大城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科技局、公開報道整理)
蘇州逼近廣州,武漢領跑中西部
作為普通地級市的領頭羊,蘇州一直被外界譽為“最牛地級市”。2020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70.5億元,這是全國第6個DP突破2萬億元的城市,也是6個城市中唯一的普通地級市。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不僅總量大,而且質量高。2020年,蘇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數、認定數、凈增數和有效數創歷史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9772家,逼近1萬家,繼續名列四大一線城市之后,位居全國第五,在總量上已經日益逼近了一線城市廣州。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蘇州背靠上海,受益上海的溢出效應特別明顯,強大的科教資源和現代服務業助推蘇州轉型升級。
與蘇州相似,包括東莞、佛山、中山、珠海、嘉興、南通、無錫等在內的環一線城市,近年來隨著城市群和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承接了大量來自一線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產業等方面的外溢,高新技術發展迅猛。比如,東莞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6381家,佛山有5718家。無錫、中山、珠海、嘉興也都超過了2000家。
以東莞為例,近年來,深圳的電子信息等產業向東莞轉移,如華為選擇性遷移部分業務到東莞松山湖,這也是東莞近幾年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體上,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高新產業起步早,發展勢頭更好,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高新企業十分集中。從高企數量前十名的城市來看,有9個城市位于沿海三大經濟圈,長三角地區共有4個,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和南京,這四個城市DP總量均位居全國前十。
這其中,作為第二經濟大省的省會,南京坐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一眾實力名校,科教實力十分雄厚,近年來,南京逐漸將科教優勢轉為產業創新優勢。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發展報告指出,2020年全年南京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871家,總數達65家,增長39.98%。創新指數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躍升到第21位,位列2020年國內創新型城市第4位。
長三角之外,珠三角地區有3個,分別是深圳、廣州和東莞。京津冀城市群有2個,即北京和天津這兩個直轄市。
在這三大經濟圈之外,北方沿海的第三經濟大省山東雖然傳統的能源化工、冶金等產業占比較高,但近年來新興產業也在加快培育,其中青島的高新產業達到4396家,濟南也突破了3000家。
東南沿海的福建在高新產業發展方面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武漢、成都等地的差距都比較大。其中,該省高新企業數量最多的廈門僅位列第27位,福州數量少于太原,福建經濟第一大市泉州高新企業數量僅為1037家。
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福建高新技術企業少,一方面是福建的高教資源較為薄弱,尤其是理工科高教少,很大程度上了影響了現在科創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福建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產業布局少,改革開放后主要是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相應的技術和人才沉淀少。
從區域分布來看,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榜前10名中,有9個城市來自東部地區,只有一個城市來自中西部,即位居第10的武漢。數據顯示,2020年,武漢市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842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6259家,數量在中西部地區領跑。
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坐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在校研究生數量僅次于京滬,位居全國第三,近年來武漢東湖高新區快速發展,并集聚了幾十家上市公司。
不過,雖然武漢位居中西部第一位,但身后的成都也有6125家,與武漢之間的差距很小。成都高新區成為四川省首個經濟規模邁上2000億元臺階的高科技園區。202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400億元,穩居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來自西北的西安高新企業數量達到了5234家,在中西部地區位居第三。西安是我國的5大高教重鎮之一,坐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名校,科研實力雄厚。近年來高教科研優勢正在逐漸轉化為產業優勢。
沒有取消。
根據福建省官方資料顯示,2022年福建省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沒有取消。
省級高新技術做做純企業認定簡介高新技術企胡碰業是指從事高新技術領域產品研究、開發、試驗、生產、推廣純咐應用的經營企業。
與當地高校的多寡、科研力量的強弱緊密相殲團關。
研究表明,一個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與當地高校的多寡、科研力量的強弱緊密相關。
全氏斗橘國40個重點城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統計發現,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最多的10個城市,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蘇州、杭州、天津、南京、東莞和武銷升漢。
[]各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4.7萬家。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截止于2023年1月答敗18日,中國各省份入選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為4.7萬家,兆彎占全國高新技術清猜顫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九十八點五。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又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注冊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
目錄
1概述
2認定條件
3優惠政策
4政府措施
5總體目標
6研發創新
1概述編輯
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當時,為了建立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國務院于1991年發布《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辦法(國發【1991】12號)》,授權原國家科委組織開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并配套制定了財政、稅收、金融、貿易等 一系列優惠政策。其后,根據形勢的需要,1996年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范圍擴展到國家高新區外(國科發火字【1996】018號)。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科技大會之后,根據 新的形勢要求,再次修訂了國家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國科發火字【2000】324號)。[1]
2認定條件編輯
(一)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注冊的企業,近三年內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或通過5年以上的獨占許可方式,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二)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三)具有大學??埔陨蠈W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四)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姿此絕)而持續進行了研究開發活動,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企業注冊成立時間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計算;
(五)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六)企業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數量、銷售與總跡姿資產成長性等指標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3優惠政策編輯
國家依據
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第四扒清條 依據本辦法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稱《稅收征管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稱《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申請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第九條 企業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后,應依照本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稅、免稅手續。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八條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第三十條 企業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一)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所稱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指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
(一)產品(服務)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二)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
(三)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
(四)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規定比例;
(五)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九十五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所稱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
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第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權向稅務機關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與納稅程序有關的情況。
納稅人依法享有申請減稅、免稅、退稅的權利。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書面申請減稅、免稅。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第四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經法定的審批機關批準減稅、免稅的納稅人,應當持有關文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稅、免稅手續。減稅、免稅期滿,應當自期滿次日起恢復納稅。[2]
4政府措施編輯
支持措施
高新技術企業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礎,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生力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戰略地位。十幾年來,高新技術企業一直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和地方主要采取稅收減免、股權激勵、科技計劃、項目用地、金融保險、出口信貸等多
種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綜合政策體系。
5總體目標編輯
制
定新《認定辦法》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指引下,通過鼓勵創新的政策導向和新稅制優化產業結構的引導功能,進一步增強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以
自主研發為核心的綜合創新能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升級發展??傮w思路是進一步明確認定標準、規范操作程序、改革管理體制、加強政策協調,做好高新技術企業
認定管理工作,把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6研發創新編輯
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新《認定辦法》對研究開發和創新能力等關鍵認定指標和測度依據均有明確規定。大家知道,原有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
存在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沒有規定關鍵認定指標的測度依據,特別是對研究開發活動一直沒有給出評價標準和費用歸集標準,致使各地在實際操作時,缺乏統一可
測的標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辦法經過大量調研,借鑒國際經驗(OECD、美國、韓國),結合我國實際,確定了企業研究開發活動界定標準及費用歸集標準。同時,對科技人員、研究開發人員、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等相應指標也給予了明確說明。新《認定辦法》明確了研究開發等關鍵認定指標的測度依據,認定標準規范統一,避免了認定工作的隨意性。
hello你好,福建省在2008年新高新認定管理辦法出臺至今。共分五批公示了40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詳細名單可在我的空間里查詢。其中比較知名的企業為:
福州中弘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振云塑業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近日特價網絡有限公司
福建光陽蛋業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九牧集團有限公司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等等
2010年5月10日,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10第一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共計17家,他們是:
1.福建開普教育設備有限公司
2.福州丹諾西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3.福建福鼎海鷗水產明圓食品有限公司
4.福建百川化纖有限公司
5.泉州市東南光電有限公司
6.至和(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7.福建省銳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8.南安協進建材有限公司
9.福建省泉州華陪槐碰鴻通訊有限公司
10.泉州百來太陽能有限公司
11.晉江恒達陶蘆談瓷有限公司
12.福建省東山縣輝永泰體育用品實業有限公司
13.福建省國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14.漳州科暉專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15.龍巖市五環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16. 連城鑫晟大科技有限公司
17.建陽義正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示時間自2010年5月10日至5月28日
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推薦閱讀:
5652人閱讀
3916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8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4人閱讀
1392人閱讀
1207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