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補貼政策的問題一直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那么當我們遇到2021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補貼政策的問題時又該怎么辦呢?因此這篇文章將通過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補貼政策的解答并集合2021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補貼政策的知識點為大家做詳細的分享。
為量質并舉壯大全省返含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省政府近日印發《江蘇省推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
《政策》提出,要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將"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資金"規模擴大至20億元,并保持逐年增長、據實列支。
《政策》鼓勵并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承擔建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對引進和轉化先進技術成果的,各地可按技術合同成交額的10%予以獎補。
《政策》明確,要為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坦并開辟綠色通道,輔導備案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不低于80%,對擬在"科創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將根據上市階段給予總額300萬元以內的資金補助。
《政策》還提出了全面落實股權激勵、激勵知識產權創造、建立容錯機制等舉措以優化讓世跡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環境。
受理截止時間為:6月3日、8月5日
對列入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市轄區內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
入庫企業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企業為在江蘇省注冊成立一年以上的居民企業,2008年至今未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二)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并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知咐鏈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搭孫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5%;
(五)企業近兩個會計年度(實際簡升年限不足兩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
(六)近一個會計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入庫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相信做企業的朋友都知道,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可以享受的好處可以說是好處太多!除了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由按照原來的25%降至15%起征收)以外,還能拿到100萬元不等的財政補貼,但是,如果您以為通過高新技術認定企業,只有這些好處的話,那就太小看高新認證政策對企業的作用。
那么,除了上述以外的,通過了高新的企業認定的企業,還能為企業帶來什么好處呢?等專才企業管理小編為您娓娓道來!
主要大綱
1、認定補助
2、享受配套的政策優惠
3、企業研發費用按照75%加計扣除
4、稅收優惠背后的企業價值體現
5、提高銀行資信,刺激貸款額度提升
6、人才安居政策
認定補助-100萬元
通過高新認定的企業,可以獲得市、區兩級財政資金支持,以廣東高新認定政策為例,小編為各位整理了一份2018年最新廣東省內補助金額資料,各位來看看自己的企業能拿多少吧。
享受配套的政策優惠
除了上述的財政補貼,高新認定還是企業享受其他各種政策扶持、資金扶持的一個基本入門檻。
那么可以享受哪些優惠政策呢?
1、直接股權投資扶持——最高3000萬元投資
對上年度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近兩年每年的增長率30%以上、承諾企業營業收入和主要效益指標三年內實現倍增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或實繳貨幣出資1000萬元以上、引入風險投資2000萬元以上、企業估值2億元以上的高層次人才創辦的高科技企業,以直接股權投資的方式最高給予3000萬元、占股比例不超過20%、年限不超過10年的扶持。3年褲銷以內的,按原始投資額退出;3年以上且5年以內的,轉讓價格按原始投資額胡禪游及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確定;5年以上的,按市場化方式退出。
2、科技項目配套——資助金額最高500萬元
對獲得國家、省、市立項資助的各類科技項目(含知識產權項目)及科技獎勵予以配套,分別按照資助金額的100%、70%、50%給予資金配套支持,最高分別不超過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
3、研發機構獎勵—后補助最高300萬元
對經國家部門單獨或聯合認定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采用后補助的方式給予300萬元資助;對經省級部門單獨或聯合認定的省級研發機構,采用后補助的方式按省級科技項目配套標準予以資助。
4、金額最高50萬元資
對經國家部門單獨或聯合認定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采用后補助的方式給予300萬元資助;對經省級部門單獨或聯合認定的省級研發機構,采用后補助的方式按省級科技項目配套標準予以資助。金融扶持——貼息對取得商業銀行機構貸款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對貸款成本(包括貸款利息及擔保費用等)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部分給予50%的補貼,單筆貸款貼息時間最長不超過1年,每家企業每年只享受一筆貸款貼息(一份貸款合同),貼息金額不超過50萬元。
5、創業投資基金——最高200萬元獎勵
對投資區內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的創業投資基金,按項目給予累計投資金額5%的獎勵,對同一項目投資給予的獎勵不超過100萬元,對一家創業投資基金每年的獎勵金額不超過200萬元。因投資失敗產生投資虧損的,給予投資虧損額30%的補償,單個項目補償金額不超過200萬元。
6、知識產襲拆權獎勵——最高30萬元
知識產權獎勵——最高30萬元職務發明專利資助標準為:國內及港澳臺地區發明專利9000元/件,實用新型專利1000元/件,外觀設計專利500元/件,提交PCT專利申請1.2萬元/件,國外發明專利4萬元/件(每件發明最多資助6個國家)。
非職務發明專利資助標準為:國內及港澳臺地區發明專利4000元/件,實用新型專利800元/件,外觀設計專利400元/件,提交PCT專利申請8000元/件,國外發明專利4萬元/件(每件發明最多資助3個國家)。
經認定為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
被認定為國家、省、市、區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的,分別給予30萬、25萬、20萬、20萬元的獎勵。
企業研發費用按照75%加計扣除
根據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的相關規定,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如何計算?
舉例: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一年的稅前利潤是200萬,用于研發的費用是100萬。
加計扣除前:企業所得稅=利潤稅率=200*15%=30萬
加計扣除后:企業所得稅=(利潤-研發費用*75%)*稅率=(200-100*75%)*15%=18.75萬
相比之下,做了加計扣除后的企業相比之前大約節省了11.25萬的稅。
稅收優惠背后的企業價值體現
在說企業價值體現之前,我們先來捋清三個東西:稅收優惠、利潤、企業價值。
1、稅收優惠主要涉及到的元素包括:利潤、稅率和企業所得稅。
2、利潤作為一種度量企業業績的目標函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利潤也是企業價值的一種體現。
3、在一定程度上,企業價值與企業自由現金流量有關,而利潤來自于現金流量。
舉個例子:
例子1:一家企業A,年利潤200萬。根據【企業所得稅=稅率*利潤】推出:
【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200萬*25%=50萬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200萬*15%=30萬
例子2:企業A將外賬利潤調升至300萬。則:企業所得稅為:300萬*15%=45萬
提高銀行資信,刺激貸款額度提升
通過高新的企業能提高企業的價值,有利于銀行對企業資產和信用評估等問題,直接刺激貸款額度提升!
舉例:兩家同行企業,固定資產、融資等情況差不多,但企業年利潤為5000萬,企業S年利潤3000萬元。銀行根據他們企業資產、年利潤、信用和償還能力等方面評估之后,企業可以貸款的額度遠比企業S的要高很多。
人才安居
最近,廣州的人才引進都圍繞著高新技術產業展開,市級財政每年拿出7億元、5年共35億元來支持產業領軍人才,用真金白銀加配套政策,“軟硬兼施”地打造人才高地。
例如:廣州設立“杰出產業人才補貼專項”,每年對30名作出卓越貢獻的杰出產業人才,分三個等次分別給予5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薪酬補貼。
廣州人才政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即在市一級的人才政策之外,下設各轄區還分別發力,吸引高端人才。
越秀區提供的“安居樂業大禮包”、“越秀金卡”;并出臺“鉆石二十九條”,新增企業和頂尖人才的獎勵金額可達1億元。
番禺區發布了“1+4”產業人才區域落地政策,區財政每年將安排不少于1億元的經費直接用于產業領軍人才資助、補貼和配套服務。
天河區不但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派發最高750萬元補貼支持,還能在子女入學、醫療保健服務等方面享受優待,符合條件的海外人才在常規人才政策之外,還能憑海外創新人才引進政策疊加享受最高20萬元的扶持。
黃浦區公布了人才和知識產權兩個“美玉十條”,重大人才項目最高資助10億元。
通過上述的分析,大家是不是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真的不只有稅收優惠政策那么簡單。
蘇州2022高新技術企業補助發放鋒團游時間為公示期為4月24日至4月30日,為期7天。在公示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或春如有異議,均可以書面形式提出。以個人名義提出異議的,需要寫明自己的真實姓名、單位、銀銷聯系地址和電話;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需要加蓋單位公章。原則上匿名異議不予受理。
關于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補貼政策和2021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補貼政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推薦閱讀:
5659人閱讀
3916人閱讀
2542人閱讀
1978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4人閱讀
1393人閱讀
1207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