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會計假設,有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會計假設是指為了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信息的質量,對會計核算的范圍、內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會計原則。
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主體假設是指會計所反映的是一個特定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而不是包括投資者本人的經濟業務或是其他單位的經營活動。
需要具有三個必要的條件:
1.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
2.進行獨立的生產經營或其他活動。
3.實行獨立核算。
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在企業的經營期限無法正確預測的前提下,假設企業的經營活動具有持續不斷的性質。
會計期間假設
會計期間假設,人為地將連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成較短的等距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按期編制會計報表。
常見的會計期間有:年度。季度和月份,其中會計年度是最重要的會計期間。有了會計期間假設,才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貨幣計量假設
會計主體所發生的一切會計事項,均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予以綜合反映。我國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如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折算為人民幣。該假設包含幣值穩定的假設,若幣值變動,則改為物價變動會計(通貨膨脹會計)。
會計要確定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和范圍,采用貨幣為統一尺度,在持續經營條件下選擇恰當的會計方法對日常的經濟業務記錄、計算和反映,并按等距期間定期完整、及時、準確地編制出會計報表。
推薦閱讀:
5600人閱讀
3910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