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會計學常用術語,主要是當企業預計資產發生貶值時,提前計提損失,以客觀、真實反映資產狀況。
一、什么是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準備是指單位的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等資產因預計不能收回或者價格持續下跌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以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減值準備金額,提前計提損失。
其中:
1.可收回金額
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
2.賬面價值
賬面價值指資產賬中記錄的價值。
例如:
(1)對于應收賬款,是應收賬款賬面價值扣除壞賬準備后的凈額。
(2)對于固定資產,是固定資產原值扣減已提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后的凈額。
根據資產的不同,資產減值準備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等減值準備科目。
二、資產減值準備是利好還是利空?
資產減值準備是偏利空的。
因為資產減值準備不是隨意計提的,公司必須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條件和要求進行。對于預計資產很有可能發生減值時,上市公司就應當按照要求對資產計提資產減值,以真實反映公司的資產狀況。
當公司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說明其資產目前賬面上的價值已高估,需要將賬面金額進行調減,同時沖減當期利潤。
對于企業而言,當然是利空,資產貶值了,利潤也減少了。
推薦閱讀:
5601人閱讀
3910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