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繳制是什么?認繳金額真的越大越好嗎?
一、認繳制是什么意思
認繳制指的工商部門只登記公司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不再收取驗資證明文件,申請企業登記不用再為注冊資本發愁。
即成立公司的時候你可以一分錢都不拿,這個注冊資金等以后幾年甚至十幾年再繳納都可以。
二、注冊資本真的越大越好?
錯!
事實上,股東是以注冊資本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在股東沒有繳納注冊資本前,注冊資本就是股東對公司欠的債務。
如果公司有外債,股東依然需要在注冊資本的范圍內承擔這些債務。也就是說,注冊資本越大,投資人的風險就越高!
舉一個例子:假設鄒老板的有限責任公司原先注冊資本是100萬元,根據新公司法規定,公司注冊資本變更成3000萬,也就是說凈增2900萬。
后期由于公司經營不善,導致企業破產,對外欠債為1500萬,根據新公司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是以認繳出資額為限承擔公司責任的。
如果按照之前注冊資本100萬,公司只需要承擔100萬的責任;但當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3000萬后,公司則需要承擔1500萬的責任。
三、注冊資本越小越好?
不全對!
雖然注冊資本越少,股東承擔的風險越小,但是別忘了,很多的行業確實會有注冊資本準入門檻。
如果公司資金實力雄厚,有遠大的發展前景,想要承接更大的項目,就需要及時去匹配與自身需求的注冊資本。畢竟在大多數人的思維里,跟大公司合作總歸比跟小公司合作靠譜。
注冊資本認繳制就可以只認不繳了?
自從2014年新公司法改革后,我國從“實繳出資”時代正式邁入“認繳出資”時代。
按照修訂的《公司法》及相關條例,注冊資本的實繳已經沒有期限承諾限制,也沒有認繳最低限額,也不再需要《驗資報告》。
一時間,眾多企業紛紛變更注冊資本,出現了大量注冊資本巨大、實繳能力不足的公司,原來可能也就10萬出資的企業,瞬間變成1000萬公司,樹立高大上的人設。
但事實上,認繳制下公司股東的出資義務只是暫緩繳納,而不是永久免除,在公司經營發生了重大變化時,公司包括債權人完全可以要求公司股東繳納出資,以用于清償公司債務。
推薦閱讀:
5601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