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審是什么意思
企業財務審計主要是針對企業報表反應的會計信息依法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形成一份審計報告,出具審計意見和決定。
企業財務審計主要就是檢查各類報表是否編報齊全,注意報表反映的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情況與其他會計期間的分析對比,并要結合報表內容的審計,驗證報表附注說明是否真實。
財務審計主要包含報表審計、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和損益審計五大方面。
報表審計是針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會計報表附注及相關附表所進行的審計。檢查報表的范圍是否準確、企業的往來是否真實、報表編制是否內容全面及完整性。
資產審計是指對企業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所進行的審計。能夠真實地反應企業的經營成果。
負債審計指對企業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工資、未交稅金、未付利潤、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會計項目所進行的審計。可以提示被審計企業給予或有負債足夠的重視,從而防范此類負債帶來的財務風險。
所有者權益審計是指對企業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所進行的審計。所有者權益項目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上分別得到反映,并具有一定的勾稽關系,對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都具有較大的影響。
損益審計主要審查企業資產盤點表、資產損益報告等資料,驗證企業財產損益的真實性和會計財務處理的正確性;有無將以前年度的費用、虧損或當期費用列入待處理財產損益賬戶長期掛賬,虛增當期利潤的情況;檢查待處理財產損益未進行處理的原因是否為了虛增利潤或隱瞞虧損。
一般而言,除了外資或者規模很大的企業需要做財務審計之外,一般企業是不需要的,當然也不排除地方上的特殊規定。但是有些企業在一定的情況下還是需要做財務審計的。
1、企業虧損:企業虧損太大,是需要做財務審計報告的,這是稅務部門對中小企業上報的虧損數字的一份第三方證明,具有一定可信度。
2、企業年審:每年年終,一般是次年年初,都要對企業上一年度的業績通過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并出具財務審計報告。
3、企業增資:有的企業效益好,需要為企業增加注冊資金,這時工商部門會要求企業出具增資審計報告。
4、破產清算:破產清算審計就是依法對破產清算會計信息進行再確認的監督過程。但是只有法院宣告破產,進入了清算程序的審計項目才叫做破產清算審計,破產申請到法院宣告日階段的審計、破產申請前的和解、整頓的審計,都不能稱為破產清算審計,而只能稱為企業財務審計或會計報表審計。
雖然在以上4種情況下才需要做財務審計,但是企業做財務審計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可以深入企業內部,預防會計以權謀私;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加強企業內部的交流,優化資源分配;促進企業經營更加科學化,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
推薦閱讀:
5601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