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結轉方法有哪些?
毛利即毛利潤,是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后的利潤,毛利并沒有扣除期間費用,稅金及附加,各項損失以及所得稅費用;凈利是指凈利潤,在毛利潤的基礎上扣除了期間費用,稅金及附加,各項損失以及所得稅費用,并考慮了利得,凈利潤是稅后利潤。
對于單一產品而言,毛利潤即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后的利潤,銷售收入為產品單價和銷售量的乘積,銷售成本即結轉的成本,企業結轉成本的方式包括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生產入庫或采購入庫的產品,由于每次成本(單位成本)可能有所差異,所以結轉成本時,才有了以上4種結轉成本的方式。
單一產品,毛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量×銷售單價-銷售成本
產銷平衡假設下,毛利潤=銷售量(銷售單價-單位成本)
若企業屬于商貿企業,在不考慮存貨跌價準備的情況下,銷售成本可以理解為采購成本,即庫存商品的入庫成本,若存貨發生減值,銷售成本為入庫成本扣除跌價準備后的金額,即企業對外銷售產品,結轉的銷售成本是與銷量匹配的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
若企業屬于生產制造型企業,庫存商品的入庫成本則為結轉的生產成本,對外銷售確認收入,結轉的銷售成本為與銷量匹配的庫存商品的賬面價值。
通過分錄理解:
庫存商品發生減值,計提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貸存貨跌價準備
對外銷售已計提跌價的庫存商品:
借: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
企業銷售單一產品的毛利潤等于分錄中主營業務收入扣除主營業務成本后的余額。
企業銷售多項產品,站在企業角度,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毛利潤為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后的余額,多項產品單項毛利潤之和就形成企業一定時期的毛利潤。
凈利潤是在毛利潤的基礎上,扣除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各項損失(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各項利得(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其他收益、營業外利潤)以及所得稅費用后余額。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營業利潤+營業外利潤-所得稅費用=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投資收益(-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損失)+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
推薦閱讀:
5602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