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的權益法。權益法可以算是長期股權投資較為復雜的部分。
那么,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首先,限于投資方對被投資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也即對合營、聯營企業的投資,是應當采用權益法來核算的。
在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根據被投資方的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方按所持股份計算應享有(或分擔)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來調整其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的一種后續計量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像彌補虧損、轉增資本、提取盈余公積與發放股票股利,并未引起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所以投資方不需要計算與調整。
通常,如果能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機構中派有代表,或是能參與被投資方財務和政策的制定過程、與被投資方發生重大交易、向被投資方派出管理人員、向被投資方提供關鍵的技術資料的,可以判斷對被投資方具有重大影響。
一、明細科目的設置
權益法下設“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對應科目為“投資收益;“長期股權投資---其他綜合收益”,對應科目為”其他綜合收益“;“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對應科目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二、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2.1初始投資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
相對于投資方來說,這種情況下是吃虧的,因為付出的成本大于可收回金額;這部分差額就是商譽,此時不用理會。這種情況下也無需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進行調整,只需按照購買價款及費用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2.2初始投資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
相對于投資方來說是賺的,這部分差額作為收益處理,計入”營業外收入“,同時調增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等科目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初始投資成本)
貸:營業外收入
三、投資損益的確認
當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時,投資方按所持股份比例計算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當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時,投資方按所持股份比例計算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權益法的特殊之處之一,在于此處的凈利潤不一定是被投資方的賬面凈利潤,是指可能需要經過調整計算后的凈利潤。比如,投資時點的評估增值或減值(投資時點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需要調整凈利潤,投資后的內部交易(未實現的內部交易損益)需要調整凈利潤,等等。
所以,在確認應享有(或分擔)被投資方凈利潤或凈虧損時,在被投資方賬面凈利潤的基礎上,至少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來進行調整:
3.1雙方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不一致時,應按投資方的政策與期間對被投資方的報表進行調整。
3.2投資時被投資方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相等時,應進行調整:
考慮所得稅因素:
存貨:
調整后的凈利潤=賬面凈利潤-[(公允價值-賬面價值)*當期出售比例]*(1-25%)
固定資產:
調整后的凈利潤=賬面凈利潤-(公允價值/尚可使用年限-資產原值/資產使用年限)*(1-25%)
或是被投資方對相關資產計提了減值,應當以投資時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應計提的減值損失,并據以調整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
不管凈利潤最后怎么調整,分錄都如上所述。
3.3在評估投資方對被投資方是否具重大影響時,應考慮潛在表決權的影響,但在確定應享有被投資方實現的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及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份額時,不予考慮。
3.4在確認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方凈利潤或虧損時,對于不屬于投資方的凈損益應剔除后計算。如被投資方發行可累積優先股等權益工具,應扣除該優先股股利。
3.5內部交易損益的抵銷
注意,內部交易中未對外部獨立第三方出售或未被消耗的,則應調整被投資方凈利潤后,再計算按份額應確認的投資損益。
3.5.1逆流交易(聯營、合營企業向投資方出售資產)
投資方個別報表中應按調整后的凈利潤按份額確認投資損益,第一年減了多少,第二年再加回多少凈利潤(假設第一年全部未出售,第二年全部出售了,則第一年全部減,第二年加回)。投資方如存在子公司需要編制合并報表的,對這部分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要進行調整,即需要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恢復,編制合并報表項目調整分錄。
不同情形下怎么計算調整后的凈利潤呢?
假設當年全部未出售:調整后的凈利潤=被投資方賬面凈利潤-(售價-成本)*未出售比例
假設第二年全部或部分出售:調整后的凈利潤=被投資方賬面凈利潤+(售價-成本)*出售比例
如果是固定資產,因在第一年時已將全部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減掉,故自第二年起只考慮已實現的內部交易損益,加回就好。
3.5.2順流交易(投資方向聯營、合營企業投出或出售資產)
不同情形下凈利潤的調整在個別報表中與逆流交易基本一致,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合并報表的處理。順流交易合并報表時恢復的是投資收益。
無論當年是否出售,合并報表時均應調整,以后年度的合并報表不再編制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 (資產售價*持股比例)
貸:營業成本 (資產成本*持股比例)
投資收益 [(售價-成本)*持股比例]
需要注意,不管是順流交易還是逆流交易,產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的損失,屬于轉讓資產發生減值損失的,有關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失不應予以抵銷,由減值資產全額承擔。
四、取得現金股利/利潤的處理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五、其他綜合收益的處理
被投資方其他綜合收益增加時,投資方按比例確認: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綜合收益
貸:其他綜合收益
被投資方其他綜合收益減少時,投資方按比例確認:
借:其他綜合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其他綜合收益
六、其他權益變動的處理
權益法下,投資方對被投資方除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利潤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按所持股份比例計算應享有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也有可能為相反分錄。
如投資方后續要處置該長期股權投資,對剩余股權仍采用權益法核算時,應按處置比例將這部分資本公積轉入當期投資收益。如對剩余股權終止權益法核算時,應將這部分資本公積全部轉入當期投資收益。
推薦閱讀:
5602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