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估入庫的會計處理
舉個例子,A公司已經收到了一批采購的貨物,并且也已經辦理好了存貨驗收和入庫手續,那么在采購存貨的月末,會計需要對其進行暫估入賬,會計分錄如下:
借:存貨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
而且因為這批貨物已經辦理好了存貨驗收和入庫手續,所以會計在核算時,是可以正常計入成本、費用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或者選擇“管理成本”、“在建工程”等)
貸:存貨
在公司采購該批貨物的次月,已經安裝會計系統的企業將自動做如下分錄(沒有會計系統,也可以由會計手動分錄):
借:存貨(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紅字)
其中,紅字憑證指的是沖銷會計系統中的金額記錄,而不是倉庫管理系統中的存貨數量記錄。因此,在做完紅字沖銷憑證后,也不會對領用出庫造成影響。
暫估差旅費的會計處理
舉個例子,職工在2021年12月出差,報銷交通費、住宿費的發票時間也都顯示為2021年12月份,但是因為業務進度原因,該職工只能等到2022年1月份才能回公司報銷。這時會計應該如何處理呢?
根據規定,差旅費只能追補至發生年度進行稅前扣除,而不能在報銷年度稅前扣除。因此,會計最好先讓出差部門和相關人員對出差花銷進行合理預計,再進行暫估入賬:
借:管理費用(或選擇“銷售費用”)
貸:其他應付款-差旅費暫估入賬
如果差旅費的金額較小,或者企業經營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允許企業次年1月也可以報銷上一年的差旅費,那么會計也可以不選擇暫估入賬。
推薦閱讀:
5602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