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是指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以及通過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和整個經濟以達到一定經濟目標的行為就是貨幣政策。有觀點認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樣,也可以調節國民收入達到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的目標,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二者不同之處在于,財政政策只影響總需求的規模,這種直接作用是沒有任何中間變量的,而貨幣政策則還要通過利率的變動來對總需求發生影響,因而是間接地發揮作用。
貨幣政策一般也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給增加時,利息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反之,緊縮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給的增長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取得信貸化較困難,利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嚴重時,多采用緊縮性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三大類
1.再貼現率政策
再貼現率是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款利。再貼現率政策不是一個具有主動性的政策,因為,人民銀行只能等待商業銀行向它借款,而不能要求商業銀行這樣做。如果商業銀行不向人民銀行借款,那么,貼現率政策便無法執行。
2.公開市場業務
這是目前人民銀行控制貨幣供給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人民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
公開市場業務之所以能成為人民銀行控制貨幣供給最主要的手段,是因為運用這種政策手段有著比用其他手段更多的靈活性。例如在公開市場業務中,人民銀行可及時地按照一定的目標來買賣政府債券,從而比較易于準確地控制銀行體系的準備金。如果人民銀行希望大量地變動貨幣供給,就可以根據改變量的規模來決定買進或賣出政府債券的數量;如果人民銀行只希望少量地變動貨幣供給,就可以用少量的債券買賣來達到目的。由于公開市場操作很靈活,因而便于為人民銀行及時用來改變貨幣供給變動的方向,變買進為賣債券,立即就有可能使增加貨幣供給為減少貨幣供給。人民銀行可以連續地、靈活地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自由決定債券的數量、時間和方向。
3.法定準備金率
人民銀行有權決定商業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的法定準備金率,如果人民銀行認為需要增加貨幣供給,就可以降低法定準備率。
上述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以上知識為經濟師、銀行從業、證券從業、基金從業以及各類事業單位招考常考的經濟類專業知識點。
推薦閱讀:
5603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