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指標包括哪些方面?企業經營指標從財務部門、銷售部門到研發部門等都有可以考核的指標。指標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幫我們發現問題。
一、財務部門常用指標
我們在做財務分析的時候,難的不是不知道那些指標的名字,而是指標太多了我們不知道該怎么選。這些指標大致大致分成7個方面。本文列出了每個項目中最常用的兩個。
篩選企業的時候,我一般先看企業的成長性,排除那些營收和Roe增長起伏跌宕的企業;然后再選出連續3年保持15%或者30%的增長的企業;最后再選出高增長企業中市場份額靠前的企業。
二、銷售部門常用指標
企業的經營能力體現在銷量和銷售價格上。
企業從籌資投資到生產營銷各項活動,
最終都要在產品市場得到體現,即產品能以好的價格賣得出去。
而且銷量是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素。
根據利潤=收入-成本=銷量×價格-成本,
要想擴大利潤來源,要么得增加銷量要么就提高價格。
銷售計劃達成率=實際銷售額÷計劃銷售額×100%,反映了銷售額的完成情況和執行效果,但外部信息使用者不易得到這些信息,包括新客戶增長率和客戶保有率也是這樣。
但新客戶增長率反映了企業獲取客戶資源、開發新市場的情況;客戶保有率反映了企業保有老客戶資源、維護市場的情況,也反映了老客戶對企業的忠誠度。這些最終都會體現在銷量體現在利潤表上。
三、市場部門常用指標
該部分指標與上一部分的指標不分家。這7個指標中我們最常見的是營業收入增長率、市場占有率和主營業務成本率。拿市場占有率來說,它反映了企業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比重,比如伊利持續多年穩居乳品市場占有率第一,蒙牛跟伊利的差距越來越大。
市場推廣有效率是指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知名度和銷量所采取的措施,其中廣告投放是很多企業采取的主要的營銷手段。
營銷活動結束之后,企業需要對促銷效果進行評估。比如說計算綜合投入與產出的比;銷量增量與回報的比。很多促銷活動都是一錘子買賣,可能對當期的銷量有效,但促銷結束之后產品銷量也隨之下滑。
四、那些不易獲取的指標
我是站在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的,包括售后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和研發部門在內的很多資料我們是拿不到的。我們可使用的最全面的公開資料是上市公司的年報,可惜它也有局限。
1、采購部門常用指標
這里面我們能查到的是存貨周轉率。
從存貨構成看,其項目不只有在產品和產成品,購入的原材料等也放在存貨科目核算。存貨是沉淀在企業的現金,高庫存會不僅會產生存儲成本、運輸成本等,也會影響企業產能。
2、生產部門常用指標
生產計劃完成率體現了企業的生產能力,在招股書中有時會看到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也叫設備利用率,對制造企業來說產能越大邊際成本越低,規模效應越明顯。但過多生產的話會帶來高庫存問題。
3、其他指標
推薦閱讀:
5604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