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處置損益和營業外收入的區別有哪些?下面從核算內容和利潤表列示兩個角度看看他們之間的區別
一、核算內容的差異:
“資產處置損益”科目,反映企業出售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除外)或處置組時確認的處置利得或損失,以及處置未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及無形資產而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債務重組中因處置非流動資產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產生的利得或損失也包括在本科目核算。
看起來很復雜,但是實質上仍然是我們傳統上理解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出售轉讓處置產生的利得和損失。
“營業外收入”,反映企業發生的營業利潤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
“營業外支出”,反映企業發生的營業利潤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自然災害發生毀損、已喪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報廢清理產生的損失)等。
二、利潤表列示的差異:
利潤表中新增的“資產處置收益”報表項目,應根據“資產處置損益”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利潤表中“營業外收入”項目應根據“營業外收入”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利潤表中“營業外支出”項目應根據“營業外支出”科目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我們還可以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對“資產處置損益”和“營業外支出”二者進行理解。
根據上面的利潤表,資產處置損益(對應報表項目資產處置收益)單獨列示,影響營業利潤,而影響營業利潤的這些內容都是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說明在企業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已經越來越常態化!這樣也更有助于經營者了解企業發生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狀態,而不是按照之前的做法全部隱藏在營業外收支中!而且一般只有資產作為一定對價達到某項交易,實現了一部分價值,例如:固定資產出售、投資、捐贈、抵債等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科目。
營業外支出核算的則是企業非日常活動產生的,資產已經無使用價值的處置。例如:固定資產的報廢清理、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
推薦閱讀:
5605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