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行為,也可以稱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的有效期限內,任何他人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也沒有其他法定事由的情況下,擅自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此處所指的這種專利侵權行為,實際上就是直接專利侵權行為。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也是二年,從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另外知春路小編整理了專利侵權認定,專利侵權賠償標準,專利侵權案例處理等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導讀:外觀專利侵權賠償數額標準以專利權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以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額。外觀設計專利與產品不能分割時,以損失的營業利潤為賠償數額;外觀設計是產品的包裝物時,以銷售利潤為賠償數額等。
外觀專利侵權賠償數額標準如下:
1.當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其產品本身不可分時,如侵犯電腦外觀設計專利權,可以將權利人專利產品銷售額下降受到的損失或者被告的營業利潤作為侵權賠償額。
2.當被控侵權的外觀設計是產品的包裝物時,如飲料瓶的外觀設計專利權被侵犯時,在計算賠償數額時,不得將專利權人利用該飲料瓶包裝的飲料產品的銷售利潤下降額或者被控侵權設計所包裝的飲料產品的銷售利潤作為侵權賠償數額。
3.對于權利人既未自己實際實施,也未許可他人實施的外觀設計專利,有種觀點認為,既然該專利并未實際實施,則被控侵權行為并未造成專利權人實際經濟損失,被告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不對的,侵權人給專利權人造成的損失,與專利權人是否實際實施或者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無關。
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需要的材料有如下:
1.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該外觀設計的圖片或者照片以及對該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等文件。知春路網提醒您,申請人提交的有關圖片或者照片應當清楚地顯示要求專利保護的產品的外觀設計。
2.請
2022-11-16
導讀:被起訴專利侵權敗訴以后的處理是,如果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對生效判決結果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如果對法院判決沒有異議的,判決書生效后,就需要按判決書的約定履行生效判決書。
被起訴專利侵權敗訴以后的處理是:
1.依法提起上訴。
2.申請再審。
3.履行生效判決。
起訴專利侵權需要的證據有:
1.有關侵權者情況的證據。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因此,侵權者確切的名稱、地址、企業性質、注冊資金、人員數、經營范圍等情況,都是專利權人首先應了解的。了解這些情況對專利權人對付專利侵權應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2.有關侵權事實的證據。
構成專利侵權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侵權行為。因此,證明侵權者確實實施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的證據在處理侵權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方面的證據有侵權物品的實物、照片、產品目錄、銷售發票、購銷合同等。
3.有關損害賠償的證據。
專利權人可以向侵權者要求損害賠償。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可以是專利權人所受的損失。但專利權人要提供證據,證明因對方的侵權行為,自己專利產品的銷售量減少,或銷售價格降低,以及其他多付出的費用或少收入的費用等損失。
要求損害賠償的金額也可以是侵權者因侵權行為所得的利潤。專利權人要提供證據,證明侵權者
導讀:侵權外觀專利被起訴賠多少錢不可一概而論,需要根據專利權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來確定具體的數額,如果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市場上的合理利潤。
侵權外觀專利被起訴賠償的數額需要按照專利權人因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以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因侵權所造成銷售量減少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權利人銷售量減少的總數難以確定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可以視為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
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該侵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總數乘以每件侵權產品的合理利潤所得之積計算。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權人的營業利潤計算,對于完全以侵權為業的侵權人,可以按照銷售利潤計算。
外觀專利侵權證據收集方法有如下幾種:
1.自行收集
當事人可以自行收集侵權、損失等方面的證據。
2.委托收集
當事人可以委托律師、第三方機構收集相關證據。
3.申請收集
《專利權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為了制止專利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在起訴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專利侵權需要符合如下構成要件:
導讀:發明專利被侵權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與對方協商和解,行政裁決,向法院起訴等。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專利侵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自己權利受損之日開始算起。發明專利被侵權如何做?
發明專利侵權的辦法一般是,由雙方協商解決。若雙方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1.專利類別申請不明確或是無法確定
申請人提交的是《發明專利申請書》,卻只提交了外觀設計圖片,說明書系列材料都沒有。那么,專利審查員無法判定申請人究竟要申請的是什么專利,無法進行下一步審查工作。因此,專利類別申請不明確的,專利局將予以不受理決定!
2.專利申請材料不齊全
知春路網提醒您:如果專利申請材料不齊全,例如: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沒有提交《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書》、圖片或者照片中任一項的,專利局都是不會受理。
3.直接從國外向專利局郵寄的
4.直接從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向專利局郵寄的
5.《專利申請書》中申請人身份信息不全面的
6.《專利申請書》不是中文書寫的(未經翻譯的外文申請的)
7.在中國內地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所的香港、澳門或者臺灣地區的個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作為第一署名申請人,沒有委托專利代理機構的。
申請不同類型的專利,在申請時間上面需要的時間
2022-08-30
根據《專利法》第64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可知,專利侵權的判定原則主要有3個。
全面覆蓋原則
全面覆蓋原則是專利侵權判定中的一個最基本原則,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方法侵權成立,那么該產品或者方法應該具備專利權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項特征,缺一不可。全面覆蓋原則是判定專利侵權時最先適用的原則。可以簡單理解為全部必要特征相同、被上位技術用語概括、技術特征多于專利的必要技術特征。
等同原則
將被控產品或方法的技術構成與專利權利要求書記載的相應技術特征進行比較,如果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研究了專利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后,不經過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諸如采用等同替換、部件移位、分解或合并等替代手段實現專利的發明目的和積極效果的,并且與專利技術相比,在目的、功能、效果上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則應當認定侵權成立。
如何鑒別是否屬于等同原則,要看被控物是否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實現大致相同的功能、達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禁止反悔原則
是指專利權人在專利申請文件中或申請人與專利局之間的來往信函中,已經確認為已有技術或明確表示放棄請求的保護技術內容,在以后的指控第三人侵權時不得反悔。
2022-08-30
導讀:常見專利侵權行為有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假冒他人專利行為、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等行為。專利權的授予有三個條件,首先是被申請的專利具有新穎性,其次是專利具有創造性,最后是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常見專利侵權行為有以下幾種:
1.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包括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制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假冒他人專利行為。知春路網提醒,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如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
3.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專利權的授予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新穎性
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
2.創造性
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3.實用性
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專利權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專利侵權在知識產權案件中并不少見,專利一般是由政府機關或者代表若干國家的區域性組織根據申請而頒發的一種文件,這種文件記載了發明創造的內容,任何人不得侵犯。那么,專利被告侵權需要怎么找證據?現在就跟著知春路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一、專利被告侵權需要怎么找證據
多查多看多調研。
發現類似的,再將其產品與自己的專利權利要求內容相對應比較。如果產品包含了授權專利里某項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內容,就侵權了。
怎么判定專利侵權:
原則之一:全面覆蓋
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者方法,全部技術特征(例如產品的結構,部件,方法的流程、步驟等等),都包含在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里。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不考慮權利要求中的一些特征。
原則之二:等同原則
等同原則是指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對應的技術特征與專利里
權利要求書內記載的技術特征等同。
二、專利被盜用的措施
應該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通過公證等方式保全、固定對方的侵權證據。
2、發公函要求對方停止侵權并協商賠償損失。
3、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在向法院起訴時,應該向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并且應當在起訴時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
現實生活中,專利侵權時有發生,專利一般是由政府機關或者代表若干國家的區域性組織根據申請而頒發的一種文件,這種文件記載了發明創造的內容,任何人不得侵犯。那么,使用者被起訴侵犯專利怎么辦?現在就跟著知春路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一、使用者被起訴侵犯專利怎么辦
1、先到專利局或委托代理機構檢索對方的專利文件,并請代理人或律師對您的產品和專利文件中的權利要求書或外觀設計圖片進行技術對比,判斷侵權的可能性。
2、在判斷您的產品有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嫌疑后,應對對方的專利進行有關無效檢索,收集對方專利申請日以前的有關相同或接近的技術,向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宣告該專利權無效,并要求法院中止審理,直到專利復審委托員做出審查決定;如果你收到的有關證據對您明顯不利,您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停止繼續生產和銷售該產品。
3、開展針對該專利技術的技術研究,開發出技術更先進,技術效果更好的產品并及時申請專利,通過交叉許可的途徑取得該專利的使用權,吸取教訓,開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可以概括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或不愿意協商的,則可采取第二種方式,請求當地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部門認為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專利申請代理要多少錢
專利申請代理費各地、各個代
導讀:外觀設計專利是有年費的,專利權人要在被授予專利權的那一年開始交年費。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行為認定步驟包括確定專利保護范圍,確定它與侵權產品是否類似,然后再進行對比,這樣有利于權利人更好的進行維權。
外觀設計專利是有年費的。
【法律依據】
《專利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
(一)沒有按照規定繳納年費的;
(二)專利權人以書面聲明放棄其專利權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和公告。
對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行為的認定,有三個步驟:
1.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2.確定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侵權產品是否屬于相同或者類似商品;
3.將外觀設計專利與被控侵權產品進行對比。
根據專利審查指南的要求,外觀設計專利的視圖要求為:
1.就立體產品的外觀設計而言,產品設計要點涉及六個面的,應當提交六面正投影視圖;產品設計要點僅涉及一個或幾個面的,應當至少提交所涉及面的正投影視圖和立體圖,并應當在簡要說明中寫明省略視圖的原因。
2.就平面產品的外觀設計而言,產品設計要點涉及一個面的,可以僅提交該面正投影視圖;產品設計要點涉及兩個面的,應當提交兩
方法/步驟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制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
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
2024-05-14 自己繳納專利年費的流程和要點
2024-05-14 如何查找相關專利
2024-05-14 商標審查時間的影響因素和應對策略
2024-05-14 商標圖形查詢的方法是什么
2024-05-14 個人申請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4-04-19 商標轉讓證明要怎么查詢
2024-04-19 商標到期去哪里續期
2024-04-19 個人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4-04-19 發明專利申請的5個步驟是怎樣的
2024-04-19 專利申請代理費究竟應該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