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侵權是指一切違反著作權法侵害著作權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的行為。具體說來,凡行為人實施了《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和第四十八條所規定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損失,都屬于對著作權的侵權。知春路知識產權頻道為您提供著作權侵權認定標準,著作權侵權訴訟時效,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例相關的知識,以及提供全國各地的著作權侵權顧問,如果您有著作權侵權相關的問題,歡迎閱讀。
2023-11-20
導讀: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有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惡意,造成實際損失,實際損失與侵權行為間有因果關系等。著作權損害賠償的原則有全部賠償原則、法定標準賠償原則。
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有:
1.行為人具有主觀侵權故意;
2.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擅自發表、出租、出售他人作品,或為前述行為提供條件等行為;
3.產生了實際損失;
4.實際損失與前述侵權行為具有因果關系;
5.其他條件。
知春路網提醒您,著作權損害賠償的原則應遵循:
1.全部賠償原則。以加害人侵權行為所造成損害的財產損失范圍為標準,承擔全部責任。
2.法定標準賠償原則。由知識產權法律明文規定不法侵害知識產權造成損害,應賠償損失的具體數額。
3.法官斟酌裁量賠償原則。
4.精神損害賠償限制原則。
提供著作權侵權證據的方法如下:
1.自行取證和委托律師調查取證。因當事人較為了解自身權利及產品特點、技術特征及行業所涉及的范圍,所以自行取證目標性較強。而律師調查取證則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更專業,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為廣泛。因此建議兩種基本方法應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
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及訴訟中申請法院調取證
2023-02-27
導讀:侵權著作權的行為有冒名在他人作品上署名、故意抄襲、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發表等。侵害著作權的訴訟時效是三年,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計算。
侵權著作權的行為類型如下:
1.謀取個人名利,冒名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2.故意抄襲、篡改他人作品的;
3.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發表、銷售其作品的;
4.侵犯著作權的其他行為。
知春路網提醒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二)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五)剽竊他人作品的。
侵害著作權的訴訟時效是三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七條規定,侵害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自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三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計算。
只有構成著作權侵權的法定要件才會有著作權侵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凡是中國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都享有著作權,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公民合法的著作權。那么,著作權侵權的法定要件是?現在就跟著知春路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一、著作權侵權的法定要件
1、有侵權的事實即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不按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擅自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廣播電視節目。
2、行為具有違法性著作權是一種絕對權,任何人都負責有不能侵犯該項權利的不作為義務。
3、行為人主觀有過錯所謂過錯,是指侵權人對其侵權行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狀態,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絕大多數是故意的;也有少數既可以由故意構成,也可以由過失構成。區分過錯的形式,在確定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時有一定的意義。一般說來,故意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重于過失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侵犯著作權罪民事賠償標準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對權利人進行賠償。
賠償數額包括權利人所遭受的實際損失和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后者包括權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案情,還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
2022-03-0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現在對于知識產權的維權意識是在不斷地提升,對于侵犯自己權利的行為,是可以要求賠償的,那么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知春路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的范圍,按照全部賠償原則,即指因侵權造成著作權權利人全部實際損失的范圍。凡侵權損失,不外乎是指侵權行為造成權利人現有財產的減少或喪失,以及可得利益的減少或喪失。通常又分為侵權損害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除了著作權造成的財產損失外,著作權的損害賠償還包括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的精神損害賠償。
(一)直接損失,即指:
1、對侵權直接造成的著作權使用費等收益減少或喪失的損失;
2、因調查、制止和消除不法侵權行為而支出的合理費用;
3、因侵犯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而造成的財產損失。
(二)間接損失,即指權利人受到侵害的著作權在一定范圍內的未來財產利益的損失,它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三款規定的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并應當賠償損失中規定的其他重大損失的范圍。著作權的間接損失是由于造成了權利人不能正常利用該著作權進行經營活動而遭受的。
(三)精神損害,著作權人身精神權益的賠償主要指著作權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在侵權人侵犯著作權人人身權或者表演者人身權情節嚴重情形下,判令侵權人向著作權人或表演者支付一
2022-02-10
著作權是指著作權人對自己的智力成果享有專屬于自己的權利,一般是我們常說的版權,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著作權逐漸凸顯出它的價值,有很多人為了追求利益,侵犯他人的著作權,那么著作權侵權損失的計算是怎樣的?針對這幾個問題下面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以權利人實際遭受的損失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
1、被告侵權使原告利潤減少的數額;
2、被告以報刊、圖書出版或類似方式侵權的,可參考國家有關稿酬的規定;
3、原告合理的許可使用費;
4、原告復制品銷售減少的數量乘以該復制品每件利潤之積;
5、被告侵權復制品數量乘以原告每件復制品利潤之積;
6、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許可使用合同不能履行或難以正常履行產生的預期利潤損失;
7、因被告侵權導致原告作品價值下降產生的損失等。
以侵權人因侵權行為實際獲得的違法所得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
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包括產品銷售利潤、營業利潤和凈利潤三種情況。
知識產權標的本身的無形性決定了權利人損失在多數場合是無法計算的,因此在很多案件中權利人的損失是無法確定的。因此,知識產權法在堅持以權利人損失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的同時,規定可以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但是,這要在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情況下,才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
法定賠償:
法院在適用法定賠償方法確定數額時,還
現在對于著作權的保護意識已經在上升了,許多人都開始有意識的維護自己的權益,那么對于著作權賠償來說,圖片著作權賠償費標準是什么?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知春路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著作權保護的不僅是文字作品,還包括圖片。圖片拍攝者享有其拍攝的圖片祖品的著作權。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任何人不能侵犯圖片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圖片侵權賠償標準具體是什么有哪些考量因素以下帶您一起具體了解圖片侵權賠償標準的相關內容。
我國法律規定,未經權利人的同意,任何人不能侵犯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圖片拍攝者對其拍攝的圖片享有著作權。
圖片侵權的具體賠償標準:
發生圖片侵權,賠償標準應按照以下因素順序確定。
1、圖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圖片侵權人的實際侵權數量;
圖片侵權應先考慮實際損失,即圖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圖片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給權利人帶來的實際損失。
2、圖片侵權人的非法盈利;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無法估算的,賠償標準還可以按照圖片侵權人的非法盈利多少來估算需要賠償的數額。
3、上述都無法確定時,由法院根據具體詳情來判決。
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和侵權人的非法盈利都無法估算時,法院將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分析具體的情形,最后根據實際的情形來確定賠償的多少。
著作權,又稱為版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
2021-11-03
在我國著作權自作品完成之時就產生,不需要通過行政授予,對此任何人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不得隨意使用其作品,否則可能構成侵權。因此接下來將由知春路網小編為您介紹關于著作權侵權的原則及其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
1、思想表達二分法
著作權保護的是作者思想的表達,不保護思想。司法實踐中審理著作權侵權案件時會首先對侵權作品進行分析,判斷侵權作品涉及的是原作者的思想層面還是原作者具體的表達。在區分思想與表達上,司法實踐又產生了“抽象-過濾-比較”三步法,即首先將作品中屬于思想的抽象部分抽離,再過濾掉兩部作品中相同但又屬于公共領域的部分,最后將兩部作品剩下部分結合獨創性要求判斷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
2、實質性相似+接觸
實質性相似+接觸是知識產權著作權侵權行為認定的重要規則,其要點是:
(1)被訴侵權作品與在先作品在表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
(2)被訴行為人具有接觸原告作品的高度蓋然性,是否具有接觸的可能性需要證據證明,比如侵權行為人通過中間人接觸過在先作品,或者在先作品已經公之于眾。
1、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
直接侵權,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直接侵犯了被實施對象的著作權。如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在廣告文案中使用他人的攝影作品。
間接侵權,是指行為人的幫助或教唆等行為促成了直接侵權人的侵權
2021-09-08
對于作者的著作權是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的,對于著作權如果遭受侵權,作為權利人是可以依法進行維權的,維權時可以協商進行,協商無法達成一致的可以提起訴訟,那么,著作權侵權的被告是誰呢?下面就跟著知春路網小編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著作權侵權的被告就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侵犯著作權的人或者法人、組織。
1、著作權人
著作權人即著作權主體,是指按照法律規定,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主體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法人或其他組織被視為作者。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其他組織意志創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組織視為作者。
如何確定一部作品的作者身份,我國《著作權法》采取了與其他國家和國際公約一致的方式,即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作者。
2、著作權被許可人
因許-可使用或轉讓合同取得著作權的人,如果許-可使用協議對被許-可使用人授予追訴第三人的侵權權利,則許-可使用人就具有了網絡著作權的原告主體資格當,然法定許-可使用人就不具有這種主體資格。著作權的許-可使用人對他人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一般無權提出侵權訴訟,侵權訴訟權仍由原著作權
對于著作權來說,是有很多分類的,不只是文字還有美術、攝像等等的作品是擁有著作權的,那么美術著作權怎么定義侵權?著作權需要注意什么?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知春路網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侵犯著作權,是指“未經版權人(著作權人)許可而從事了版權法(著作權法)授權版權人所控制、限制或者禁止的那些活動。”
“如果他人在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和缺乏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實施受著作權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構成對著作權的‘直接侵權’。
而教唆、引誘他人實施著作權侵權,或在知曉他人侵權行為的情況下,對該侵權行為提供實質性幫助,則構成對著作權的‘間接侵權’。”
著作權侵權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我國著作權法并未對侵犯著作權的判定規則作出明文規定。
但“侵權=接觸+實質性相似”是被普遍接受并在司法實務中執行的規則,屬于一般著作權侵權認定的通用標準。
對于接觸的認定,“不限于以直接證據證明實際閱讀,凡依社會通常情況,被告應有合理之機會或合理之可能閱讀或聽聞使用原告之著作,即足以構成接觸。”
在司法實務中,直接認定接觸事實較為困難,通常會根據事實與證據對接觸的可能性事實作推定:
首先,若主張權
現在實踐中因著作權發生的糾紛很多,但是著作權糾紛又可以細分為各種糾紛,很多人有時候會把這些糾紛搞混了,為了幫助大家區分不同的著作權糾紛,下面知春路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是什么意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著作權侵權糾紛是指爭議各方就行為人行為是否構成侵權,承擔什么責任,以及由誰承擔等問題而發生爭執。
侵犯著作權罪,指的是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權,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的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在分析侵犯著作權的構成要件之前,有必要了解著作權的含義。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指的是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并排除他人不法干涉的專有權。主要包括如下人身權和財產權: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等權利。因此,我們將侵犯著作權和著作權相關的權益稱為侵犯著作權的犯罪。顯然,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客體是著作權和著作權有關的權益,主觀上是營利為目的的故意,主體包括自然人和單位。
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件及其他作品的;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3、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制作的錄音錄像
2024-05-14 自己繳納專利年費的流程和要點
2024-05-14 如何查找相關專利
2024-05-14 商標審查時間的影響因素和應對策略
2024-05-14 商標圖形查詢的方法是什么
2024-05-14 個人申請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4-04-19 商標轉讓證明要怎么查詢
2024-04-19 商標到期去哪里續期
2024-04-19 個人發明專利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4-04-19 發明專利申請的5個步驟是怎樣的
2024-04-19 專利申請代理費究竟應該收多少